颈椎病与腿痛的关系
颈椎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可谓家喻户晓。颈椎在生活中遭受多重压力,如同风雨侵袭、外伤碰撞、岁月侵蚀以及日常不正确的睡姿和工作姿势等,这些都能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失去平衡,并可能引发颈椎间盘、关节和韧带的退行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压迫或刺激颈部的神经组织,如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交感神经等,导致一系列复杂的症状出现。
在众多颈椎病类型中,有一种特殊类型叫做脊髓型颈椎病,这种类型的颈椎病会导致腿痛。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当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后缘长出骨刺、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或椎体滑移等现象发生时,这些都会对脊髓产生直接压迫。或者由于交感神经的刺激导致脊髓血管痉挛,从而造成脊髓的变性坏死。这一系列事件会引发以肢体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脊髓型颈椎病又可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种。中央型的发病起初是从上肢开始,逐渐向下肢发展;而周围型的则恰恰相反,从下肢开始,逐渐向上肢蔓延。尤其是周围型颈椎病,由于脊髓双侧受压,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缓慢进行的双下肢麻木、发冷、疼痛和走路不稳等症状。患者常形容有“踩棉花感”,感觉头重脚轻,随时有跌倒的可能。初期症状可能是间歇性的,但在劳累或长时间行走后,症状会明显加剧。极少数病人甚至在猛然仰头时,会出现全身麻木、双腿发软甚至突然摔倒的情况。
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症状可能会转变为持续性,表现为不全痉挛性瘫痪,甚至导致患者卧床不起,呼吸困难。膀胱和直肠括约肌症状也较为常见,如尿急、尿频、排尿无力、大便无力等。甚至有些病人会出现性功能障碍。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四肢瘫、三肢瘫、偏瘫、交叉瘫等多种亚型。
尽管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在所有颈椎病类型中占10%至15%,但并非每例颈椎病都会发展为脊髓型,而且大多数脊髓型颈椎病是可以治疗的。患者在发病期间仍需特别注意,防止因行走不稳而导致的摔伤。脊髓型颈椎病引发的双腿痛具有三大特征:间歇跛行、主观感受与客观检查不符以及颈部后伸受限及疼痛。结合这些特征,通过CT扫描、核磁共振或脊髓造影检查,可以明确确诊。
对于中老年人群来说,关注颈椎健康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睡姿和工作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颈部锻炼,都是预防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