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威胁中老年健康
今年骨质疏松日的主题响亮而坚决:挺起您的脊梁,保护骨骼健康。专家们疾呼,让我们走出关于骨质疏松的误区,共同筑起骨骼健康的防线。
骨质疏松症,这一健康隐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关注,其发病率已攀升至常见病的第七位。当前医学尚无法为已疏松的骨骼找到恢复如初的良方,早期预防与正确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在防治骨质疏松的道路上,存在许多认知的迷雾,值得我们警惕。
一个普遍的误区是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属问题,与年轻人无关。调研数据令人震惊:大学年龄的女性中有2%已患骨质疏松,15%出现显著的骨密度降低。更令人担忧的是,骨质疏松正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分析其原因,缺乏运动、盲目减肥、拒绝日晒是罪魁祸首。青少年时期,骨发育关键,90%以上的骨量在此阶段积累。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足够的骨量储蓄对年老后的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骨质疏松是一种无法预防的自然退行性疾病。事实上,骨质疏松虽为退行性疾病,却可预防。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依据,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合适体重等方式来降低患病风险。预防骨质疏松,应从年轻做起。
第三个误区是认为一旦患上骨质疏松,骨密度便无法再增加。有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后,骨密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治疗不仅可以延缓骨质流失,还可以改善骨骼质量。对于易感人群,定期监测骨密度至关重要。
接下来是第四个误区,“吃什么补什么”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这一说法并无科学依据。喝骨头汤并不能为骨质疏松患者提供足够的钙质。相反,骨头汤中的脂肪含量较高,长期食用可能引发其他健康问题。食疗应重视饮食的多样化,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虾皮、紫菜等是更好的选择。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只有女性才容易患骨质疏松。虽然女性一生中的骨量丢失较多,但男性也同样面临骨质疏松的威胁。酿酒、抽烟、性腺功能减退、使用皮质激素等因素已成为男性患骨质疏松的四大危险因素。
第六个误区是认为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事实上,人到30岁后都应终身注意补钙。当骨密度下降或出现骨质疏松时,应接受正规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一个误区是认为钙补得越多越好。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过量补钙不仅无法变成骨骼,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安全的补钙方式是通过日常饮食和加强户外活动,同时避免过量摄入影响钙吸收的因素。
保护骨骼健康,需从年轻做起,走出误区,正确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让我们挺起脊梁,迎接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