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病理改变
颈椎,这座连接头颅与胸廓的桥梁,其病理变化的舞台中心在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间盘在日常承重及频繁活动中,如同经历着风霜雨雪的者,经受着细微创伤和劳损的考验。
在岁月的侵蚀下,颈椎间盘首先发生变性。这一病理改变的号角已经吹响,髓核的含水量减少,纤维环的纤维变得肿胀、粗壮。随后,它们像脆弱的玻璃般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不堪重负而破裂。这一连串的变化使得颈椎间盘的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大大降低。
想象一下,受到头颅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双重夹击,变性的椎间盘就像是一块软弱的木板,可能会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的四周隆突。这种隆突使得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椎间孔的纵径也随之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颈椎活动时,相邻的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大不如前,出现了椎骨间的轻微滑脱。这导致椎体间的活动度增加,甚至出现了椎体间的轻度滑脱。继而,后方的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开始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也发生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它将周围的“盟友”一并卷入其中。这些组织包括前、后纵韧带以及椎体骨膜等。当这些组织被掀起时,它们与突出的椎间盘之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间隙“韧带间盘间隙”。这个间隙中充满了组织液和微细损伤的出血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血性液体逐渐机化、钙化、骨化,最终在椎体周围形成了骨赘。这些骨赘如同新生的山峰,与膨出的纤维环和后纵韧带等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混合物。它们可能向椎管内突出,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尤其是钩椎关节的骨赘,它们有时会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对神经根和椎动脉进行压迫。虽然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影响吞咽或导致声音嘶哑。
当脊髓及神经根受到压迫时,一开始可能只是功能上的改变。但如果不及时减轻压力,可能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措施,为颈椎恢复健康打开一条通道。这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是对颈椎健康的一次深刻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