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关节半脱位并非“落枕”
邻居家发生了一件令人担忧的“怪事”早晨醒来,他们的儿子突然脖子僵硬,无法自由转动。轻微的摇头或点头都会引起颈部剧烈的疼痛,孩子因此痛苦地嚎啕大哭。他们困惑不解:“孩子昨晚还活泼乱跳,怎么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是不是落枕了?”在医生的建议下,阿聪立刻带着孩子前往医院检查。结果令人惊讶,所谓的“落枕”实际上是颈椎的寰枢关节半脱位。
颈椎是由七块椎骨构成的,这些椎骨之间通过关节紧密相连。其中,第一块颈椎被称为寰椎,第二块则称为枢椎。寰椎和枢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节,是保证我们头颈自如活动的关键所在。这些关节的活动不仅与关节自身的结构有关,还受到附着在关节上的韧带以及周围肌肉组织的影响。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由于他们的头部相对较大,而起到稳定作用的颈部肌肉和韧带却较为薄弱,因此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家长不小心打孩子耳光、抛接孩子,或者孩子自己进行剧烈的蹦跳、摇头等动作,都有可能导致头部的剧烈摇晃,从而有可能诱发寰枢关节半脱位。
除了上述外部因素,当孩子发生感冒,继而引发病毒性或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寰枢关节周围组织可能会受到牵连,出现充血、水肿等症状,这也可能导致韧带松弛或痉挛,进而引发关节失稳和脱位。据统计,在寰椎关节半脱位的患儿中,有高达68%的孩子在脱位前曾患有扁桃体炎、咽炎或颈淋巴结炎。由此可见,小儿颈椎半脱位与细菌性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有着密切的关联。有些人将这种脱位称为“炎症性”或“充血性”脱位。
对于稍有医学常识的人来说,都知道人体的脊髓位于椎管中通行。在由寰椎和枢椎构成的椎管中,通行着最高位的脊髓。当寰椎发生前后移位,如果椎管周径小于10毫米,就可能会压迫、损伤此处的脊髓,引发严重的后果,如四肢瘫痪、呼吸麻痹,甚至危及生命。幸运的是,寰枢椎构成的椎管前后径相对较宽,在小儿平均为22毫米。当寰枢关节发生轻度脱位时,一般不会压迫到脊髓,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反应。
那么,“炎症性”或“充血性”颈椎脱位具有哪些特点和表现呢?颈枕部会突然发生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与感冒症状同时出现,也可能在上呼吸道感染后的1~2周内显现。由于这种疼痛可能出现在早晨起床后或游戏、剧烈运动之后,因此容易被误认为是“落枕”或“扭伤”。患者的头颈会向一侧歪斜,无法做摇头或点头的动作,稍微活动颈部就会出现剧烈的疼痛。颈枕部可以触及肿大且有压痛的淋巴结,同时可能出现扁桃体肿大、咽喉充血、淋巴滤泡增生、发热等症状。
为了预防孩子发生颈椎半脱位,家长应及时治疗孩子的感冒,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体质弱、颈部肌肉瘦弱的儿童,要加强护理,避免在孩子患病期间进行剧烈的游戏活动。不可突然打孩子耳光或进行其他可能导致头部剧烈摇晃的活动。一旦孩子出现颈椎半脱位的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进行X线摄片检查。如确诊为脱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通常的做法是使用颏枕吊带进行持续牵引,数日内即可自行复位。对于反复发生颈椎脱位的孩子,在复位后可以使用颈围进行支持固定,以巩固疗效,防止再次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