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药饮片“木瓜”不合格率达93%
乌海市药品市场的中药饮片“木瓜”,近期频频暴露出质量问题的警钟。在今年前三季度,乌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全市药品经营单位及医疗机构的抽查中,共检验了14批“木瓜”,令人忧虑的是,检验结果有高达93%的批次不合格。这一严峻形势凸显出乌海市药品市场“木瓜”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据相关部门的深入调查,这些问题的产生源头主要在于正品货源短缺以及价格较高,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地方习用品,它们冒充药用正品,悄然混入市场。药品经营使用单位在进货过程中的把关不严也为这些不合格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到了消费者的用药安全。
乌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详细介绍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国药典》2005版中明确记载的木瓜,应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药材名为皱皮木瓜。但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伪品却让人堪忧。这些伪品大多为同科属植物,如光皮木瓜(木李)、西藏木瓜、小木瓜等。它们在外观、剖面、种子以及气味等方面与正品存在明显的差异。
伪品木瓜在外观上往往无光泽或略带蜡样,有的光滑无皱,有的则饱满粗糙,稍带皱缩。在剖面特征上,伪品多数不向内卷曲或略向内卷但边缘有细皱纹。而在种子方面,伪品种子形状与正品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一端尖一端钝圆,有的呈卵圆形或扁半圆形。在气味上,伪品往往无法散发出正品那种微清香、味酸的特点,有的甚至还带有酸涩或砂粒感。这样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对这一问题,乌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加强监管力度,坚决打击药品市场中的假冒伪劣行为,以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也提醒广大市民在购买药品时要提高警惕,注意辨别药品的真伪,确保自身健康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