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了解分泌性中耳炎

皮肤病 2025-05-22 06:49皮肤病种类www.xiang120.com

本病有急慢性之分,慢性版本可能是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或由急性版本反复发作、迁延转化而来。对于成人,常常在感冒后遭遇此困扰,改变头部位置可能会影响听力。当鼓室内液体稀薄时,平卧位或许能带来听力的暂时改善,但起床后听力反而会恶化。

儿童患者多为双耳患病,却常被忽视。患儿耳内有气泡声和吹哨声,尤其在擤鼻涕和吞咽时更为明显。本病在冬春季较为常见,无论是小儿还是成人,都可能受到其影响,尤其需要警惕在儿童患有增殖体炎后的发病可能性。成人在流感、感冒后出现的传导性问题,也需要考虑此病的可能性。

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等,这些症状常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调整头位可以改变听力状况,部分病人会有自听增强的感觉。对于儿童,可能表现为听话迟钝或听不清。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光锥变化、锤骨短突外突等。

鼓膜可能呈现粉红色或黄色、淡黄色油亮,透过鼓膜可见液平面,这个液平面呈现为一头发丝状的弧形线,称为发线。随着头位的改变,这个液平面保持水平位,有时可见液体中的气泡。慢性患者的鼓膜会增厚、混浊,颜色发暗。通过鼓气耳镜检查,可见鼓膜活动度受限。

此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耳胀”、“耳闭”等范畴。其病因可能是由于外感风热或风寒及肝胆,导致耳窍气血滞留而发病。临床中常见的证型包括肺经风热型、肝经湿热型、脾胃气虚型、肝肾阴虚型以及肾阳亏虚型等。

对于本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并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每一种证型都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上一篇:您知道哪些原因引起冠心病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