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骨折后锻炼的好处 骨折后具体锻炼方法介绍

骨科 2025-06-27 15:50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重塑活力:骨折后的黄金锻炼法则

当身体经历了骨折的创伤后,除了医学治疗的推进,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重要的环节功能锻炼。它如同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够打开身体自我修复的大门,对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进行功能锻炼呢?

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

第一阶段:术后清醒至术后第一天

抬高患肢,尝试让足趾进行跖曲和背伸运动。每次尝试20至30分钟,让肢体逐渐适应。

第二阶段:术后第二天至术后一周

躺在床上,进行股四头肌、髋周围肌的等长收缩。尝试踝泵运动缓慢、用力地向上勾脚尖,再向下踩,保持5至10秒,反复进行。每天3至5次,每次10至15分钟。

第三阶段:术后1至2周

进行足蹬运动及直腿抬高运动。使足背屈、膝关节绷直,然后整条腿抬高至45度,维持高度10至20秒。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0至15分钟。

第四阶段:术后2至5周

借助CPM机进行辅助锻炼。调节合适的角度,逐渐增加屈曲度。对于不稳定骨折,术后4周开始使用CPM机。每天早晚一次,每次30分钟。

第五阶段:术后6至12周

尝试屈膝运动和压腿运动。在床侧进行,利用重力增加屈膝角度,用力大小以能忍受为度。压腿时,将腿放在病床上,踝下垫软枕,家长协助施加恒定的力量。每天3至5次,每次20至30分钟。

第六阶段:术后三个月至一年

进行负重练习和ADL(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根据患儿情况定制合适的拐杖,练习站立和行走。训练患者自理生活的能力,如自炊、更衣、沐浴等。每天练习距离根据患儿体力情况适当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功能锻炼应在患儿的能耐受的前提下进行,遵循不间断的原则。如出现关节积液或水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活动量。我们的目标是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因此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锻炼计划。骨折后锻炼的重要性及其积极影响

当我们遭遇骨折这一不幸事件后,锻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原有的活力,还能带来诸多积极影响。那么,骨折后锻炼究竟有哪些好处呢?让我们一起来。

锻炼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在骨折恢复过程中,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能够产生骨折纵向挤压力,这种力量可以使骨折缝隙逐渐缩小,使骨折部位更加稳定。这种活动还能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增强骨折端骨的能力,为骨折愈合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功能练习,我们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确保骨折部位更好地对齐,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锻炼还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长期卧床或缺乏活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而通过经常的活动和锻炼,我们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这也是骨折后功能锻炼的一大优点。

锻炼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骨折后,血液循环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这不仅有助于骨折的愈合,还能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骨折后的锻炼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恢复身体功能,还能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血液循环。这些优点不仅使我们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在骨折后,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锻炼,以便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应关注身体的反应,适度锻炼,避免过度负荷导致二次伤害。

上一篇:哪些行为容易伤颈椎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