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摔倒不要扶一把 发生骨折请呼叫120
关于老人跌倒,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在当下社会,它无疑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据相关研究表明,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老年人跌倒的后果可能轻率地引发骨折、骨头坏死等严重后果。对于老人跌倒,我们并不能随意施以援手,需要慎重处理。
卫生部最近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指南强调,当老人摔倒时,我们不应急于扶起,而是要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果老人意识不清,我们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对于外伤或出血,我们应首先进行止血和包扎。如果老人出现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清理口腔和鼻腔的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通畅。如果出现抽搐,应将其移至平整的软地面,防止碰擦伤。必要时,我们可以在牙间垫上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的肢体,避免造成肌肉和骨骼的损伤。如果老人的呼吸和心跳停止,我们应立刻进行急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在搬运老人时,应保证其平稳,尽量让其平卧。
那么,当老人摔倒时,我们作为旁观者应该怎么做呢?由于冬季老年人行动不便,加之骨质疏松严重,很容易发生骨折。平时我们应给老人多补充钙质,多晒太阳。当老人摔跤后,家人应避免随意搬动,以免加剧疼痛或造成更大的损伤。正确的做法是尽量减少搬动,用木板、木条等固定受伤部位,然后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处理。
如果老人摔倒后出现骨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骨折后,病人会感到剧烈的疼痛,甚至可能出现休克。这时,我们应停止活动,并寻找身边的木棒、竹板、手杖等工具,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以避免继续加重损伤。如果是开放性骨折,我们需要用淡盐开水清洗伤口,但绝不能将已暴露的骨头还纳进去。在固定骨折部位时,要选择合适的“夹板”,并将骨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
当老人摔倒出现骨折时,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立即处理。首先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其次要进行检查诊断和必要的临时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每一个决定和行动都可能关乎老人的生命安危。我们必须谨慎处理每一个细节,为老人的健康和安全负责。让我们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安全,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需要急救的紧急情况。对于缺乏医学知识的普通人来说,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急救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遇到疑似骨折的情况,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我们还应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腰椎损害的情形,如腰部、背部疼痛以及大小便失禁等。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同样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援。
接下来,如果我们遇到需要急救的情况,比如外伤出血,应该立即进行止血和包扎。如果伤者出现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腔和鼻腔的呕吐物,以保证呼吸通畅。若出现抽搐症状,应将其移至平整的软地面或在身体下垫上软物,以防止碰伤和擦伤。在牙间垫上较硬物,防止舌咬伤。切记不要硬掰抽搐的肢体,以免导致肌肉和骨骼损伤。如果伤者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
在急救过程中,如果需要搬动伤者,应该保证平稳,尽量让其平卧。对于老年人外出,最好避免单独行动。如果遇到骨折的老人,不要过于冷漠,谨慎处理可能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在救助他人的我们也应该做好自我保护的工作。
急救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正确的急救处理不仅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还可以为专业医疗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果断地进行处理。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