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称标准血压有待商讨 高血压如何分级?
近日,日本J-cast网站发布了一篇报道,引起了人们对血压标准的关注。许多人过去可能误认为,只要血压超过140就会被判定为高血压,但实际上,根据的调查结果,只要收缩期血压低于147,扩张期低于94,仍属于正常范围。这一改变源于日本高血压学会在2009年《高血压治疗指导方针》中的更新。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并不明显,仅仅在劳累、情绪波动后出现血压升高,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的延长,血压逐渐持续升高,会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属于缓进型高血压病,此时血压的升高与症状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关系。更为严重的是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这类病症可能在短期内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和病变。
关于高血压的诊断,目前采用的是2000年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的标准。对于血压的正常范围,正常血压的收缩压应小于120mmHg,舒张压小于80mmHg。正常高值的血压范围则在120-139/80-89mmHg之间。而对于高血压的诊断,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即可确诊。根据血压的升高程度,高血压还分为1级、2级和3级。
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高血压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增强,选择在家中使用血压计定时自测血压已成为常态。要做到准确测量血压,首先必须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血压计或经过验证的电子血压计。市场上正规药店或医药公司出售的血压计基本符合要求。
而在测量血压的过程中,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使用合适大小的气囊袖带是关键,气囊应至少包裹80%的上臂。在测量前,受试者应安静休息5分钟,并且30分钟内避免吸烟或饮用咖啡。测量时,上臂应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还要注意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听诊器探头置于肱动脉搏动处。
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就能基本掌握血压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的饮食、锻炼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定期自测血压是非常有益的,这有助于及时发现血压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在健康监测的日常工作中,血压的测量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当我们使用水银柱血压计这一经典工具时,其实是在运用一种结合听觉与视觉的精准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聆听并观察。
在放气环节,我们寻找的是柯氏音。这种声音,如同健康的脉搏,为我们提供了血压的准确信息。柯氏音的第Ⅰ时相(也就是第一个音)代表了收缩压,它是血液在心脏收缩时对抗血管壁压力时产生的声音。而在放气过程中,当声音逐渐消失,我们观察到的柯氏音第V时相则代表了舒张压,这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换句话说,当你听到第一次声响时,读数即为收缩压;当声音逐渐消失时,看到的读数即为舒张压。
血压的测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确保准确性,我们需要隔一段时间重复测量。一般建议隔一两分钟再测一次,然后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记录。这是因为初次测量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紧张、焦虑等情绪因素都可能使血压产生波动。如果两次测量的结果相差超过5mmHg,那么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我们需要进行第三次测量,并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记录。
这样的操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的科学原理和严谨的态度却是医学领域的精髓所在。每一次精确的测量,都是对健康的尊重和保护。希望通过这样的描述,大家能更加理解并重视每一次血压测量的过程,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