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远离焦虑症?
炎炎夏日,热浪滚滚,人们的情绪也仿佛随之波动。近日,情绪类病症的患者明显增多,脾气暴躁、情绪波动等症状愈发严重。进入七月以来,患者数量更是达到了六月的两倍,这很可能与高温天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冬季寒冷,阳光稀缺,精神心理疾病患者数量有所上升;而夏季炎热,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人们更容易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方面的异常。医学心理学上称之为“夏季情感障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心理中暑”。
针对这一现象,专家指出,即使是健康人群,在高温天气下也会感觉脾气逐渐暴躁。因为在炎热的夏季,人们的睡眠和饮食量会减少,加之其他生理变化,导致人体内的电解质代谢出现障碍,影响到大脑神经活动,从而产生情绪、心境、行为方面的异常。
造成情绪中暑的根源在于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差。在炎热的高温环境中,我们应该尽可能进行自我调节,保持起居规律,重视夏季养生。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水分摄入、保证充足睡眠等方式来预防情绪中暑。
当遇到情绪问题时,我们不能单纯依赖药物解决,必须结合自我调节和心理咨询来协同处理。针对“情绪中暑”,主要靠的就是自我调节。古人有言:“调息静心,犹如兆雪在心。”越是天气炎热,我们越要心静如水,遇事要戒躁戒怒,保持心平气和。
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呢?要找到烦恼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学会发泄负面情绪,比如运动、听音乐、找朋友倾诉等;调整饮食和起居,多吃开胃食品,多喝水以排出“痛苦荷尔蒙”,保证充足的睡眠。
富含钙、磷的食物如大豆、牛奶、鲜橙、花生、菠菜、栗子、葡萄、鸡肉等也是调节情绪的良方。这个夏天,让我们在炎炎烈日下,保持内心的清凉与宁静,远离情绪中暑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