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骨关节炎要“多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关节病成为了越来越多老年人所面临的困扰。据统计,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有高达70%的人存在关节不适的症状。对于关节病的预防,合理锻炼、放松心情、适当释放压力是非常有效的措施。
说到关节,人们自然会想到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等。事实上,人体的关节共有8种。其中,膝关节无疑是人体最大的关节。膝关节由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胫骨及俗称“波楞盖儿”的髌骨组成,除此之外,还包括腓骨、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半月板等结构。这些结构的任何不适都可能引起膝关节不适。
值得一提的是,肌肉是关节的保护伞。肌肉是骨骼健康的守护神,它能为骨骼提供重要的保护作用。关节周围的肌肉起到支撑作用,如果这些肌肉力量减退,支撑身体重量的力量不足,关节负担就会加重,变得不稳定。要想关节稳固,就要通过锻炼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抗阻力运动不仅可增加年轻人的骨密度,还有助于中老年人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
除了上述因素外,压力和焦虑也会导致关节病的发生。与改革开放前的人们相比,现代人背负的东西更多,压力大、心情抑郁,这也是一些人得奇怪病症的原因之一。关节也不例外,其状况与人的性格和心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面对紧张、恐惧、抑郁和疲劳时,肾上腺素会升高。肾上腺素对皮肤、黏膜和内脏的血管有收缩作用,这不利于关节的保护。
有些人认为得了骨关节炎后应当尽量少活动,甚至不敢多走路,特别是关节疼痛的患者更不愿活动。这其实是不对的。除非是骨关节炎急性期、关节肿胀的患者需要限制活动外,其他患者应该鼓励进行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不仅能防止肌肉萎缩、延缓关节退变的进展,还能对“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病起到防治作用。运动过度会损伤身体组织,但一动不动更容易导致关节损伤。保持适度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增强肌肉力量、调整生活方式、释放压力、保持心情愉悦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关节病的发生。对于已经患上关节病的人而言,适当的运动锻炼也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我们的关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