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特别之处 如何区分
风湿性关节炎的早识与理解
风湿性关节炎独具两大显著特点。
其关节症状显著,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患者常常感受到关节的剧烈疼痛,活动受限。此病更青睐于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而肩、肘、腕关节以及手足的小关节则较少受影响。
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有一个游走不定的特点。可能这段时间是这个关节不适,那段时间又是那个关节发作,但每个关节的疼痛持续时间并不长,几天内便会消退。在血化验中,常会发现血沉加快,抗“0”滴度升高,而类风湿因子则呈阴性。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此病易复发,但治愈后关节很少遗留畸形。部分病人可能会出现心脏病变。
除此之外,风湿性关节炎还伴随着其他症状。疼痛是风湿病最常见的症状,不仅仅局限于关节,肌肉也会出现疼痛,可能伴随肌无力、肌酶升高、肌原性损害等。患者还可能出现不规律性发热。皮肌炎、干燥综合症、白赛病、脂膜炎等疾病会导致皮肤黏膜的症状,如皮疹、口腔溃疡、皮肤溃疡、网状青紫以及眼部症状等。自身抗体血液指标也会出现异常。
关于关节炎的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并可能累及心脏。其典型表现为关节和肌肉的游走性酸楚、重著和疼痛。还有一种常见的关节炎类型是类风湿关节炎。该病的发病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吸烟有关。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40至60岁的女性更为常见。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包括晨僵、多关节受累、手关节受累、对称性关节炎、类风湿皮下结节以及手部关节X线片改变和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相似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毕竟,早识别、早治疗是保障健康的关键。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或骨关节病,主要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其起病过程通常缓慢,常见受累的关节包括手、膝、髋和脊柱等,而掌指、腕及其他关节则较少受影响。病情往往随着活动而加剧,休息时则有所减轻。晨僵时间通常少于半小时。当双手受累时,可能出现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在膝关节处,还可以触及到摩擦感。这些症状的表现并不包括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症状。类风湿因子检测多为阴性,但少数老年患者可能会出现低滴度阳性。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痛风性关节炎。这种病状是由嘌呤代谢异常导致的,使得尿酸合成增加。当肾功能出现异常时,肾脏的尿酸清除率下降也会引起尿酸水平上升。血浆中的尿酸达到饱和状态后,尿酸单钠结晶会在缺乏血管的远端关节周围沉积。这种结晶可能导致单关节或多关节的急性炎性滑膜炎。痛风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尤其是拇趾是最常见的受累区域。在病程的某个时期,约90%的痛风患者会发生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其他可能受累的足部区域包括足背部、足跟以及踝部。
再来说说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病状青年男性较为多发,并具有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主要以中轴关节如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病变严重时,会出现脊柱僵直、颈椎、腰椎、胸椎活动受限等情况,甚至形成“驼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除了关节表现外,还会出现虹膜睫状体炎、心脏传导阻滞障碍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关节外表现。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侵袭、破坏或融合。约9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HLA-B27阳性,而类风湿因子则为阴性。
反应性关节炎则是一种起病急的疾病,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主要表现为大关节(尤其下肢关节)的非对称性受累。一般不会有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等小关节的受累。还可能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及发热等症状。
感染性关节炎则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发病机制包括直接细菌感染和感染过程中细菌释放的毒素或代谢产物致病。直接细菌感染导致的关节炎会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并出现功能障碍。下肢负重关节的不对称受累较为常见,大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更易受累。而细菌代谢产物或毒素所致的关节炎通常在1~2周内自愈,关节症状呈游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