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铝超标会引起慢性中毒 选用自然发酵法做糕点
油条中的铝含量问题:来源、风险与防范
油条,这一早餐的标配,如今却因其铝含量问题引发了广泛关注。铝的来源可能是面粉或其他加工配料,也可能是含铝食品添加剂,如钾明矾和铵明矾。传统工艺中,炸油条需要加入明矾和小苏打,使油条膨胀酥脆。
近期,北京市的检测报告显示,包括连锁快餐店、路边摊等在内的多家餐馆所售油条的铝含量严重超标。例如,两家路边摊销售的油条铝含量高达595.36mg/kg和437.24mg/kg,远超国家标准的食品面制品铝限量。甚至有一家连锁餐馆的油条铝含量达到了国家标准的六倍以上。这让人担忧,铝含量超标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事实上,早在之前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研讨会上,就公布了全国食品污染监测网对各类食品的监测结果。报告指出,淀粉、面条、馒头等面制品都使用了含铝的食品添加剂,且四成食品的铝含量超标2至9倍。铝是一种慢性毒性物质,其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显现,但长期摄入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降低铝的摄入量,我们应该尽量减少食用质地蓬松或脆爽的油炸食品,如油条、油饼等。膨化食品的品质难以保证,也应少吃或不吃。在购买食物时,我们应仔细查看配料表,避免含有铝的配料。我们应选择自然发酵法或无铝膨松剂制作的馒头和糕点。对于食品的选用应更加谨慎,不仅要关注其口感和外观,更要注重其安全性和健康性。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健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守护我们的健康。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食品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们应该增强食品安全意识,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我们也要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