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症状表现是怎样的
先天性肌性斜颈:了解、预防与治疗
我们常称的“歪脖”,在医学上被称为先天性肌性斜颈。这一病症源于胸锁乳突肌内的纤维瘤病。在新生儿出生之际或是出生后的两周内,家长们可能会扪及到胸锁乳突肌中的肿块,其中右侧较左侧更为常见。虽然病变可能涉及全部肌肉,但更多地只影响胸锁乳突肌的近锁骨部位。这些肿块在婴儿出生后的1-2个月内会达到最大,之后其大小可能保持不变或略有缩小,通常在一年的时间内逐渐变小直至消失。如果肿块未能消失,那么胸锁乳突肌可能发生永久性纤维化并挛缩,这将导致斜颈症状长期存在。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症状
这种病症的症状可能在婴儿出生后立即显现,也可能在出生后的第二至三周出现。起初,婴儿的头部运动可能会稍微受限,但并无明显的斜颈现象。通过触摸,家长们可能会发现一种硬而无痛的梭形肿物,它与胸锁乳突肌的方向一致。这个肿物会在2至4周内逐渐增大,然后开始逐渐缩小,并在2至6个月内逐渐消失。部分婴儿的斜颈现象可能会自行消失;如果未经治疗,一些婴儿的肌肉会逐渐纤维化、挛缩硬化,最终形成一个颈部旁边的硬束状物。这种挛缩的肌肉会牵拉头部,导致斜颈畸形,并可能引发面部变形。如果畸形未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加重面部变形、影响颅骨发育,甚至导致颈椎和上胸椎的脊柱侧弯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和挛缩。关于这种纤维化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的因素包括先天性胸锁乳突肌发育不良、分娩时的产伤、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引起的出血和血肿形成、宫内胎位不正导致的局部缺血,以及胸锁乳突肌因产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等。目前,多数学者支持产伤或子宫内位置不良引起的局部缺血是主要原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预防策略
由于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先天性疾病,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已经出现斜颈的婴儿,家长应注意调整其姿势进行矫正。在哺乳时,让婴儿采取患侧卧位。睡眠时也要调整其位置,如让阳光或灯光照在病侧,将发声和发光的玩具、电视机、录音机等置于病侧。家长可以利用枕头垫在病侧,当母亲横抱婴儿时,也要让病侧向上,以训练其颈部肌肉。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避免其带来的进一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