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与补钙
人体犹如一座精心设计的建筑,骨骼在其中扮演着框架的角色,支撑着我们的一切活动。随着岁月的增长,这座建筑的骨骼逐渐变得坚韧,一般在生命的二十多岁之际,骨质的强度会达到顶峰。随后骨质会逐渐流失,如同建筑的框架逐渐失去支撑力,这时,骨质疏松的隐患便悄然滋生。
骨质疏松症,这个常见却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是诱发骨折的重要风险因素。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面对铺天盖地的补钙药品广告,人们往往无所适从。那么,是否年纪稍长就需补钙?又该如何科学补钙呢?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个健康问题。
犹如一座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老化的建筑,人体的骨骼也会变得脆弱。由于难以早期发现和诊断,人们常常将此病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甚至有人将其形象地称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
骨质疏松症的三大典型症状:
1. 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酸痛,甚至扩散至肩背、颈部或腕踝部。疼痛在坐位、立位、卧位或翻身时尤为明显,时好时坏,让人备受折磨。
2. 骨骼变形:随着病情的加重,脊柱骨逐渐变形,出现弯腰、驼背、身材变矮等现象。
3. 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多发生于胸腰部、髋部和腕部。其中,股骨颈骨折、脊椎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被称为“骨质疏松三大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其危害最大,约有5%-20%的患者因骨质疏松导致的股骨颈骨折而死亡,而存活的患者中,约有50%以上会遗留残疾和躯体功能障碍。
那么,哪些人更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症的青睐呢?其实,一个人是否面临骨质疏松症的威胁,取决于其骨质高峰期的最高骨质总量,以及之后骨质流失的速度和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流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更高。绝经妇女也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虽然骨质流失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但如果骨质丢失得太快,就可能需要引起警惕了。
面对骨质疏松这个隐形杀手,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预防和早期干预。科学补钙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让我们更加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远离骨质疏松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