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骨性关节炎症状 切勿陷入七大误区
关于骨性关节炎及其误解处理
关节,作为我们身体的重要部分,承载着生活的运动压力,经受着日复一日的磨损。随着岁月的流逝,关节软骨逐渐可能发生退变,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原本健康的关节软骨会失去原有的光泽,颜色变黄,表面变得粗糙,弹性消失,甚至出现裂痕、脱落。与此关节边缘可能出现骨质增生,伴随着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细数骨性关节炎的症状与体征,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关节局部的疼痛与压痛,特别是在负重关节及双手。这种疼痛早期可能是间断性的,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加重并导致活动受限。除此之外,关节肿胀、晨僵、关节摩擦音等也是常见的症状。
在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出现这些症状后才会到骨科就诊。那么,关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存在许多误区需要澄清。
误区一:误以为骨关节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实际上,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关节炎是退变性或老年性骨关节炎,服用消炎镇痛药和一些营养软骨药就能缓解症状。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真菌感染等问题。
误区二:对“软化骨刺”药物的误解。一些患者听到自己长了骨刺就感到紧张,并寻求所谓的“软化骨刺”药物。骨刺是关节软骨破坏区周围的骨质增生,是已经形成的正常骨质,无法通过药物软化消除。任何声称能“软化骨刺”的药物都无法实现这一效果。对于不影响关节活动的骨刺,一般不需要处理。对于少数骨质增生严重、影响到关节活动的患者,可以采用关节对冲或在关节镜下清理。如果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且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可以采用“关节对冲七联疗法”综合治疗。
走进误区:关于软骨保护药、非处方解热镇痛药的误区
老刘带着对骨关节炎的困扰走进了门诊,医生开出的软骨保护药让他心生希望。服药后症状并未缓解,老刘不解且困惑。其实,药物并非万能,单纯的软骨保护药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知道,骨关节炎背后的炎症和代谢问题才是症结所在。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消炎活血,改善膝关节的代谢环境,才能让软骨的代谢恢复正常。这是治本之道,而非仅仅依赖软骨保护药。
市委张主任因长期膝关节疼痛,选择了膝关节置换术。但术前检查发现她严重贫血,手术不得不暂停。进一步询问病史后,医生发现张主任因长期服用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导致慢性胃出血。非处方解热镇痛药虽然广泛且易于购买,但长期滥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对于老年患者和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使用这类药物时需要特别小心。在使用时,应警惕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意见。
老杨以前吃一片镇痛药就能缓解关节痛,但现在却需要不断服药。这是因为药物在体内有一定的半衰期,过量服用并不能增强镇痛效果,反而可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盲目多次服用镇痛药是非常危险的,应该咨询医生意见,考虑换药或适当合用其他药物。
老朱的骨关节炎犯了,他先后去了多家医院,服用了不同医生开的药。虽然关节炎有所好转,但胃却出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求病快好,会服用不同医生开的镇痛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不同医生开的镇痛药可能成分相同或作用机制相同,过量服用可能导致药物中毒和其他不良反应。长期大量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还可能增加肝肾毒性和胃黏膜损伤的机会,甚至导致胃出血。在使用镇痛药时应该谨慎,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药物并非万能,我们需要正确使用药物,避免走进误区。在使用药物时,应该遵循医生的意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我们也应该关注身体的健康信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也是预防疾病的关键。走进误解的迷雾:中药治骨关节炎的认知陷阱
在人们关于治疗骨关节炎的传统认知里,常常存在一种误解:西药副作用大,而中药则温和无害。小老赵便是其中的一个缩影。他在被诊断为老年性骨关节炎后,基于对西药副作用的担忧,转而选择了中药。他的这一选择是否明智呢?让我们一起深入一下。
老赵的选择背后是对西药副作用的恐慌和对中药的片面理解。在大众眼中,中药以其历史悠久、天然无害的特点深受信赖。但正是这种信赖,有时导致人们盲目用药,忽略了中药同样存在的风险。中医学将关节、肢体出现的症状称为痹证,这与西医所说的关节炎是相似的概念。无论是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还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都强调辨证施治,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如通经活络、活血化淤等缓解症状。短期内看,这些中药确实能缓解病痛,但它们背后的复杂成分却鲜为人知。
长期或不当服用中药可能带来的风险,其中就包括肝肾功能损伤。这一点常常被人们忽视。虽然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西药可能不那么显眼,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完全无害。每一种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都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在使用中药时,同样需要谨慎对待,不能盲目自行用药。
对于老赵来说,他的选择并非完全错误。但他需要明白的是,无论西药还是中药,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和潜在的健康损害风险不容忽视。在选择药物时,应该充分了解药物的性质、作用及可能的副作用,而不是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观念或片面的理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科学地对待健康问题,避免走入误区。老赵应该重新考虑他的用药选择,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避免盲目用药带来的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