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的手术问题
近年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益驱使下的不规范操作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有些医生和机构擅自降低手术门槛,盲目扩大手术适应证,甚至在手术操作上存在不规范行为。这些行为对于患者而言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对于那些因为利益而接受人工关节置换的“不合格”患者,一旦术后出现并发症,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轻则可能导致骨头松动,重则出现骨折、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肺栓塞。
目前,国产人工关节在技术上仍有短板,因此市场上多使用进口产品。“洋关节”的骨关节解剖结构与黄种人并不完全一致,造价昂贵的“洋关节”在中国有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关节置换手术的适用标准应该严格掌握。60岁以下的患者在没有任何特殊情况的情况下,是不应该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
许多患者关心是否可以通过手术切除骨刺以彻底治愈。实际上,手术虽然可以切除骨刺,但这种做法仅限于特定情况,如骨赘过大、关节经常被“卡死”,且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者出现关节严重疼痛、畸形、不稳定、屈曲挛缩和严重肌萎缩等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选择手术切除骨刺或其他手术方法,如关节鼠摘除术、关节成形术、关节融合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创伤,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无菌性炎症,刺激骨质增生,甚至增生得更快。手术切除骨刺并不一定能根治问题。
长了骨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治疗。许多人在X光片上发现骨刺时,会陷入恐慌和焦虑。但实际上,骨质增生是骨关节退化的表现,随着年龄增长迟早会出现。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即使有骨质增生,如果没有症状,就不应被视为骨关节炎,也就无需治疗。
到了40岁以后,人体内几乎所有承重关节,如颈椎、腰椎、髋和膝关节以及跟骨等,都可能发生骨关节炎。当骨刺出现在颈椎、腰椎和髋、膝等关节并出现临床症状时,分别被称为颈椎病、腰椎增生性关节炎和髋、膝骨关节炎。这些病症都是骨关节炎的具体表现。骨质增生,俗称骨刺,专业称呼为“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在我国1.44亿老年人中,约80%有骨质增生的潜在表现,其中约有一半出现相关症状。对于骨刺问题,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