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基本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核心在于运动疗法,它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需要精准而温柔地舞动每一关节、每一肌肉。
1. 对于未被固定的关节,如伤肢的近端与远端,应进行全面运动。这些关节应做所有活动轴位上的运动,以主动运动为主,必要时可辅以被动运动。特别要注意上肢的肩关节外展、外旋,以及掌指关节的屈曲与拇外展;下肢则需关注踝背屈的运动度,避免关节挛缩和足下垂,特别是中老年人,更需特别注意。
2. 在被固定的区域,当骨折端复位稳定后,应开始进行有节奏的肌肉等长练习,以预防或减轻废用性肌萎缩。主动肌肉收缩能有效防止与减轻粘连。在伤肢的未被固定部分进行按摩,有助于消肿,促进康复。
3. 使用中医夹板局部固定时,应根据伤情和恢复程度,在夹板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小幅度的主动运动。需注意避免与骨折移位方向一致的运动,以防骨折端重新移位。如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挠骨下端骨折等,都有特定的禁忌运动,需在骨折基本愈合后再逐步恢复。
4. 对于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固定2-3周后,应每日取下外固定物,进行不负重的主动关节运动。这种轻柔的挤压与摩擦是对关节软骨面的良好刺激,有助于关节软骨面的修复,防止粗糙不平的新生骨痂形成,从而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5. 康复过程中,未受伤肢体的正常活动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在处理如固定和包扎时,应考虑到这一点,避免对可允许活动的肢体造成运动障碍。还应鼓励患者做全身保健体操,特别是卧床的病人和年老体弱者。
保健体操是一种徒手进行的全身运动,目的在于健身。它有助于消除残余的睡眠抑制,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活跃各大系统的生理活动,促进新陈代谢。保健体操的准备姿势应根据病情选择,如卧位、坐位和站立位。内容应包括深呼吸、腹背肌和躯干的练习,以及未受伤肢体的全幅度运动和主要肌群的用力收缩。在做保健体操时,患肢及其附近应保持安静,以便更好地恢复。
每一步运动都是康复治疗中的关键环节,需要精心照料、耐心引导和坚持实践。只有这样,才能让身体重新找回平衡,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