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早诊早治需要新鲜法
在我国,癌虽然并非第一大恶性疾病,但其令人畏惧的特质在于难以早期进行诊断。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的研究成果为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
这项研究聚焦于癌的早期诊断,经过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果。研究团队以陆星华教授为首,自1997年起便致力于此领域的研究。在卫生部直属单位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他们发现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造影具有极高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
癌与多种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及蛋白的异常现象密切相关。研究团队观察到,在癌患者的K-ras、P53、P16等多种基因中,有两种以上基因异常的占比高达18%~47%,而在慢性炎患者中则未发现此现象。通过改良粪便DNA提取方法,研究团队获得了明显高于国外文献报道的PCR扩增成功率。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进一步了联合应用粪便K-ras突变和P53突变检测在癌诊断中的潜力。结果显示,联合这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高达93.2%。当其中一种检测与肿瘤标记物CA19-9联合试验时,诊断的特异性可达85%~100%。这一研究成果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希望。
更为重要的是,该团队在T1期癌患者(肿瘤局限在内,尚无淋巴结转移)的研究中发现,其胰液和粪便中的K-ras突变率及P53突变率与T2期以上患者相似。这进一步证实了联合粪便K-ras、P53突变检测和CA19-9试验在早期发现癌的潜力。
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开展对癌高危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以验证这一新的筛选方法。这一研究不仅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也为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癌将不再成为令人畏惧的恶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