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立医院破除逐利机制初现成效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多个部门发布通知,决定自下个月起取消绝大多数药品的定价。这一政策,连同先前通过的《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共同为医疗改革指明了方向。在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明确表示,公立医院的改革根本在于其公益性,而北京在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谈及医改的难点,封国生指出,任何改革都会触及到各方的利益,因此“动谁的奶酪”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改革在医务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反响,许多医务工作者对此表示积极支持。公立医院面临的逐利机制问题一直是困扰其健康发展的难题。在医疗服务价格体系长期未调整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常常面临超负荷、高风险的工作状态。
为了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北京市一直在探索破除逐利机制的方法。自2012年7月以来,市医管局在五家医院进行试点,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增设医事服务费,实现了药品加成与医事费的价格平移,改变了医院的补偿机制。封国生表示,这样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患者的负担明显减轻。
分级诊疗制度是改变当前就医无序状态的关键。目前,市属大医院的每天门诊量接近万人,其中许多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大医院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诊治疑难复杂疾病。需要分流常见病、多发病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就诊。患者应该意识到,大医院应该接收的是那些从一级、二级医院或外地转诊的疑难复杂疾病。这样可以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改变目前无论大病、小病都涌向大医院的现象。
医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深入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公平分配,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让广大患者真正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