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质豆腐制品成抽检“重灾区”
在“世界卫生日”的钟声下,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通报。今年的主题是“食品安全”,而通报的焦点则集中在劣质豆腐制品的问题上。
在全区范围内,共对204家企业的321批次样品进行了抽检,发现其中餐饮单位的豆腐制品存在内在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些不合格产品的不合格率高达8.37%,让豆腐制品成为了所谓的“重灾区”。这一问题的主要成因包括生产加工场地的环境卫生安全不达标,生产管理混乱,资金不足,食品放置时间过长等。其中,标签项目不合格的原因还包括企业对于标签标识的要求不熟悉,或是为了节约成本而继续使用已经过时的食品包装袋。
针对此次通报的问题,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责令相关餐饮单位将不合格产品及时召回,并下架退市。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顺德区还将加大对食品加工小作坊的抽检力度,并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还将建立食品加工小作坊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这意味着顺德区将在食品监管方面推出新模式,通过完善系统的监督检查机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食品原材料使用情况、食品包装材料和出厂监管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
该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年内将建设顺德区食品加工小作坊信息化档案,加强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和信息资源共享。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了顺德区对于食品安全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在保障公众食品安全方面,顺德区始终秉持着严肃的态度和负责任的精神,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
此次通报是顺德区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一次重要行动,旨在提高食品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顺德区的食品安全水平,让广大市民吃得放心、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