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十大征兆和十大原因
一、揭示沉默的危机:慢性肾脏病与糖尿病的严峻挑战
你可能想不到,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与糖尿病患者几乎相当。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达到了惊人的10.8%,推算出有近1.2亿患者生活在未知晓的阴影之下。更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一无所知,直到病情恶化才发现。
那么,什么是慢性肾脏病?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病呢?
二、解读: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与自我检测
专业机构对慢性肾脏病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涉及到肾损害、血检、尿检、影像学等方面的异常。而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以通过一些常见的症状进行自我检测。
1、水肿:这是肾脏病的典型表现,尤其是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面部以及下肢。
2、泡沫尿:正常人的尿液无泡沫,如果尿液中出现泡沫,尤其是像啤酒花一样的泡沫,很可能是蛋白尿或糖尿的表现。
3、血尿:严重的血尿肉眼可见,像洗肉水一样,甚至更严重的情况可见血凝块。但大多数情况,只能通过显微镜检测到。
4、高血压:尤其是年轻人的高血压,要警惕可能是肾脏问题。肾脏是调节人体血压的重要器官,肾脏受损可能导致肾性高血压。
5、血肌酐升高:这表示肾功能下降,大多数人的血肌酐升高是感觉不到,需要通过血液检查才能发现。
6、尿量变化:正常的尿量范围在1500ml左右,如果出现尿量减少、增多或者夜尿增多等情况,都可能是肾脏问题的表现。
7、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是尿路感染的特征,常见于已婚女性。
8、贫血症状:如面色苍白、全身乏力等,可能是因为出现了贫血。长期的肾脏疾病可能导致贫血。
面对如此多的可能症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慢性肾脏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早期可能无任何症状,而一旦发现往往已到晚期。定期体检、关注自身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提高公众对慢性肾脏病的认知度,加强预防和治疗,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让我们共同面对这一挑战,守护好自己的健康。面对肾脏疾病这一严峻的健康威胁,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当肾小球滤过率降至每分钟低于60毫升时,肾性贫血就会悄然而至。这种贫血表现为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其严重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紧密相连。
值得注意的是,中青年女性由于生理原因,更容易受到贫血的困扰,而男性贫血则较为罕见。若出现男性贫血的情况,一定要警惕肾功能问题。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关键因素。在慢性肾脏病的情况下,肾脏分泌的促红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从而引发肾性贫血。
肾脏缩小也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变,通常无法被患者感知,只有在体检时才会被发现。正常肾脏长度为10厘米,肾皮质厚度为1.5厘米。如果肾脏长度小于9厘米或肾皮质厚度小于1.2厘米,则可能出现了肾萎缩。长期不愈的慢性肾脏病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引发肾萎缩,此时肾功能必然下降。
肾功能受损后,还会出现一系列钙磷代谢障碍问题。这是因为皮肤经紫外线照射产生的维生素D需要经肾脏活化才能发挥作用。肾功能受损时,活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吸收障碍,同时磷排泄障碍,引发骨质疏松和反复骨折。
那么,哪些人容易患上慢性肾脏病呢?我国最常见的三大肾脏病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性肾脏病。以下人群应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反复感染的慢性感染者、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患者、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者、65岁以上老年人、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以及反复紫癜者等。
为了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国际上提倡进行早期筛查“三步曲”:测血压、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针对不同的人群和情况,进行定期的肾脏常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肾脏疾病,保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