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心情容易导致得胃病

疾病百科 2025-06-28 21:59心身疾病www.xiang120.com

你是否相信,高达65%的患者其疾病并非源于生理原因,而是心理原因?这一事实确实存在,而且这一领域在医学上被称为心身疾病。研究显示,在综合性初诊病人中,心身疾病占据了约三分之一的比例。如此高的比例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心身疾病的潜在影响。

糟糕的心情就像一种“病毒”,正在悄悄侵蚀我们的身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发展的重大影响。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正在被“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所取代。人的心理和生理是一个整体,心情的长期压抑、性格的抑郁或者重大生活事件引发的急剧刺激都可能导致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

很早以前,我们就有“暴怒伤肝、过虑伤心”的说法,现在看来,确实很有道理。从一些尸检结果来看,长期心情压抑或情绪低落的病人,他们的大脑结构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临床实践也证明,长期情绪不稳定会导致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典型的就是胃病。由于大脑中饮食控制中枢和情绪控制中枢相互靠近,细胞活动会相互影响。当人们心情不佳时,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长时间如此就会对胃造成损害。研究发现,在重大尤其是创伤性事件发生时,还可能出现应激性胃病。

与心情相关的疾病有很多种,如糖尿病、冠心病、神经性头痛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性格、生活实践、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和身体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与文化程度尤为密切。很多知识分子由于工作压力大、对自身要求过高、多愁善感等特点,容易引发抑郁等心理问题,最终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这些疾病主要发生在20-40岁的中青年人身上,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

对于这类由心理问题引起的疾病,“心病还需心医解”。许多疾病用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最多只能治标不治本。轻松愉快的心情、乐观的生活态度,再加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业余生活才是预防心身疾病最有效的“预防针”。当心情不好时,可以向朋友倾诉;当问题严重时,一定要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最后需要澄清的是,心身疾病并不等同于身心疾病。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而身心疾病则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影响躯体功能的障碍。两者虽然有所重叠,但并非同一概念。人们常常混淆两者,但了解它们的区别对于正确的疾病治疗和理解至关重要。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时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挑战,那就是心身疾病患者所面临的困境。他们因社会压力和自我意识的问题,导致心理状态失衡,他们经历的生理痛苦与真正患病时的痛苦无异。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痛苦是真实的、深刻的。

心身疾病与身心疾病的治疗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中医的理论中,心身疾病往往源于情绪压抑,而身心疾病则是由疾病本身引发的情绪问题。治疗心身疾病,中医多采用疏肝解郁的方法。而西医则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于心身疾病,一般会使用谷维素、B1或小剂量安定等药物来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身心疾病,则主要治疗原发病灶,同时辅以精神、心理上的疏导。对于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明确诊断、有针对性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还有一种药物欧立停。这是一种专门用于成人及6至17岁儿童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发作的急性治疗药物。对于那些饱受偏头痛困扰的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欧立停并不适用于预防偏头痛,也不适用于半身不遂或基底部偏头痛患者。在使用这种药物之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确保安全有效。

市面上的欧立停零售价为¥82元/盒,消费者可以在CFDA认证的网上药店购买。面对健康问题,我们要明智地选择药物,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我们再次强调,对于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走出困境,重拾健康的生活。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