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状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间的骨折,主要出现在老年群体中,且男性患者数量多于女性,比例约为1.5∶1。此类骨折属于关节囊外骨折,但由于股骨粗隆部位的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很少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情况。对于这一病症的治疗,非手术疗法是主导方法。
一、病因与分类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间接外力引起的。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或直接外力撞击,都可能导致骨折。由于局部骨质疏松脆弱,因此骨折多为粉碎性。
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中,按其稳定性主要分为两类:顺粗隆间线型和逆粗隆间线型。前者骨折线由大粗隆向下至小粗隆,与粗隆间线平行,属于稳定型;后者骨折线由大粗隆下方向内上达小粗隆的上方,为不稳定型。如遇骨折线难以分辨的情况,则呈粉碎性骨折,其稳定性亦较差。
值得注意的是,从临床实践来看,似乎以骨折的原始状态来判断其稳定性更为重要。伤后髋内翻越严重,骨折越不稳定;反之,原始髋内翻越轻或无内翻者,骨折越趋稳定。这一特点似乎与骨折走向方向无关。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旋。对于明确诊断,X线片是不可或缺的。
三、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为主流,主要目标是纠正下肢短缩、外旋和髋内翻畸形。具体有两种方法:
1. 牵引疗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粗隆间骨折。骨牵引最为适用,伤肢在托马氏架上平行牵引,过程中保持患肢的特定角度,以防止发生髋内翻畸形。牵引重量及时间都有严格要求,以确保骨折部位逐渐愈合。
2. 内固定法:近年来多主张用内固定疗法,特别对于不能耐受长期卧床的高龄患者更为适用。内固定后,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合并症,预防髋内翻。手术过程中,需显露骨折端,在X线电视机控制下进行内固定。内固定的方法有多种,如鹅颈三翼钉、滑槽加压螺纹钉加接骨板及多根钢针等。此类手术损伤小、时间短、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来说,及早接受专业治疗是恢复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