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温的小知识:当体温达到37.5℃,我们称之为低热。
说到发热,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标准定义。以口腔温度为准,发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低热在37.3℃至38℃之间,中等发热则是38.1℃至39℃,而一旦体温达到39.1℃至41℃,则被视为高热,超过41℃的体温则属于超高热。这些不同的阶段提醒我们身体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挑战。
发热的病因复杂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发热可能是由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而像血液病、结核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则是非感染性发热的常见原因。当我们遇到发热症状时,要尽可能查明病因,才能有效治疗。
在面临发热问题时,治疗主要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策略。对症治疗则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方式。在发热初期,我们可以尝试物理降温法,比如多喝水、使用温水擦浴、贴上退热贴或者使用冷毛巾和冰袋等降温工具,特别要注意颈动脉、双侧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的降温处理。如果持续发热不退或者体温过高,就需要考虑药物降温了。常见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都可以有效退烧。
特别提醒大家,如果高热不退或者反复出现发热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当前时期,如有发热症状,都应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身体健康最重要!
关于体温的小知识:当体温达到37.5℃,我们称之为低热。
说到发热,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标准定义。以口腔温度为准,发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低热在37.3℃至38℃之间,中等发热则是38.1℃至39℃,而一旦体温达到39.1℃至41℃,则被视为高热,超过41℃的体温则属于超高热。这些不同的阶段提醒我们身体正在经历不同程度的挑战。
发热的病因复杂多样,大体上可以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感染性发热可能是由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或寄生虫感染等引起的。而像血液病、结核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则是非感染性发热的常见原因。当我们遇到发热症状时,要尽可能查明病因,才能有效治疗。
在面临发热问题时,治疗主要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策略。对症治疗则包括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方式。在发热初期,我们可以尝试物理降温法,比如多喝水、使用温水擦浴、贴上退热贴或者使用冷毛巾和冰袋等降温工具,特别要注意颈动脉、双侧腋窝及腹股沟等部位的降温处理。如果持续发热不退或者体温过高,就需要考虑药物降温了。常见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都可以有效退烧。
特别提醒大家,如果高热不退或者反复出现发热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当前时期,如有发热症状,都应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希望大家都能保护好自己,身体健康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