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脉之单脉介绍
《诊家枢要》:结阴脉也,阴独盛而阳不能相入也,为症结,为积聚、为七情所部,又为气为血为饮为食为痰,盖先以气寒脉缓,而五者或一,有留滞于其间,则因之而为结。 《脉诀》:“结者阴也,主四肢气闷,连痛时来。积气生于脾脏旁,大肠疼痛阵难当。” 《三因...
-
结脉之相兼脉介绍
《古今医统》:浮结四肢浮肿,沉结大便下红,一结一升,再结二升,浮沉结而侵内,多阴步阴为蛊,伤寒结代心悸虚故。 《诊家枢要》:“浮结为寒邪滞经,沉结为积气在内。” 《医学人门》:“结浮寒邪滞经结,结沉痰饮瘀血基。” 《古今医统》:“浮结四肢浮肿...
-
伏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伏者霍乱。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关上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尺脉伏,小腹痛,癥疝,水谷不化。 《》:“伏者霍乱。寸口脉伏,胸中逆气,噎塞不通,是胃中冷气上冲心胸;关上脉伏,中焦有水气,溏泄;尺脉伏,小腹...
-
伏脉之相兼脉介绍
《医学入门》:伏涩吐逆神思多。”伏而兼涩是气闭而血行瘀阻之象。见于左寸为劳思伤神,见于右关,邪气郁闭,胃气上冲则吐逆。 《》:“三郁脉,微而伏,长病得之死。” 《医学人门》:“伏涩吐逆神思多。” 《医宗金鉴》:“沉伏闭郁。”伏脉之相兼脉较少,...
-
促脉之单脉介绍
《诊家枢要》:促,阳脉之极也……阳独盛而阴不能相和也,或怒气逆上,亦令脉促,促为气涌。为狂闷、为瘀血发狂,又为气为血为饮为食为瘀,盖先以气热脉数,五者或有一留滞其间,则因之而为促。 《脉诀》:“促者阳也,促脉前来已出关,常居寸口血成斑,忽然...
-
代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热病七八月,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于黑者死。病疮,寒热,瘛瘲,其脉代绝者死。老人脉,阴弱阳强,脉至而代,奇月而死。 《》:“热病七八月,其脉微细,小便不利,加暴口燥,脉代,舌焦于黑者死。病疮,寒热,瘛瘲,其脉代绝...
-
中医问诊之问咽喉
咽喉外接口鼻,内连肺胃,是呼吸、饮食的要道,属肺、胃。外邪侵犯,咽喉先受害,内伤脏腑,也常循经影响及咽喉。问诊时,应注意有无疼痛、腐烂、脓疮、声音改变等。 咽喉外接口鼻,内连肺胃,是呼吸、的要道,属肺、胃。外邪侵犯,咽喉先受害,内伤脏腑,也...
-
中医问诊之问鼻
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为肺气之所属。鼻居面中,一身血脉多聚之处,脾生血、统血,影响着鼻的功能活动。此外,胆、肾、心亦与鼻有关。 鼻为气体出入之门户,司嗅觉,助发音,为肺气之所属。鼻居面中,一身血脉多聚之处,脾生血、统血,影响着...
-
中医问诊之问目
目为肝之窍,又为心之使,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中医问目主要包括目痛,目昏,目涩等。 目为肝之窍,又为心之使,五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目的疾患常与全身脏器病变有关。目的病变较多,有的不属于问诊范畴,有的虽属于问诊,这里仅就常见的目痛、目昏等...
-
中医问诊之问耳
询问耳的情况,可以了解肾、肝胆、三焦的病变情况.临床常见的有耳鸣、重听和耳聋。 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绕耳际入耳中,耳又为宗脉之所聚。故询问耳的情况,可以了解肾、肝胆、三焦的病变情况.临床常见的有耳鸣、重听和耳聋。 1.耳鸣 患者自觉耳内有鸣叫...
-
中医问诊之问二便
问二便系指询问大小便的排泄情况。询问病人的二便情况,应着重了解排便的次数和时间,以及大小便的量、色、质、气味、排便时感觉和伴随狂状。 问二便系指询问大小便的排泄情况。大便的排泄,直接由大肠所主、与肠道的气机正常与否及津液的盈亏有直接关系,同...
-
中医问诊之问睡眠
正常的睡眠是人体受自然界昼夜节律性变化影响的,昼则寤,夜则寐,以维持体内阴阳的协调平衡,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通过询问睡眠时间长短、入睡难易、有梦无梦等,常可判断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心肾等脏腑功能的强弱。 正常的睡眠是人体受自然界昼夜节律...
-
中医问诊之问饮食与口味
问饮食与口味包括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三个方面。 口味包括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口味三个方面。 (一)口渴与饮水 口渴是指口渴的自觉症状,饮水是指实际饮水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口渴与饮水是成正比例的,即微渴饮少,渴甚饮多。在病理情况下...
-
中医问诊之问周身其它不适
中医问诊之问周身其它不适主要包含:问疲乏、问头晕、问头重、问偏头痛、问胸闷等等。 (一)疲乏 疲乏是指周身困倦,四肢懈怠无力的临床症状。它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各种慢性病证,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导致疲乏最根本的原因是气虚,而具体病...
-
中医问诊之问疼痛
疼痛是患者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可发生于机体的各个部位。疼痛的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问疼痛应详细询问疼痛的性质、部位及时间等方面,以便于分析疼痛的原因和病机。 疼痛是患者常见的自觉症状之一,.可发生于机体的各个部位。疼痛的病机不外虚实两端,属实者...
-
中医问诊之问汗
临床问汗时,要询问病人有汗无汗、出汗的时间和部位,汗量的多少、出汗的特点及主要兼症表现。 汗是津液所化生的,《灵枢·决气》:“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即是说在体内则为津液,外泄于肌表则为汗液。汗出是由阳气蒸化津液从玄府达于体表而成,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