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趺阳、太溪脉介绍
《灵枢·动腧篇》:“黄帝日:经脉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 《灵枢·动腧篇》:“日: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
-
浮脉之单脉介绍
《脉经》:“寸口脉浮,中风,发热,头痛,关脉浮,腹满不欲食,浮为虚满。尺脉浮,下热风,小便难。”《脉诀》:“主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倦,夜卧不安。寸浮中风头热痛,关浮腹胀胃空虚,尺部见之风人肺,大肠干涩故难通”。 《》:“寸口脉浮,中...
-
浮脉之相兼脉相关介绍
《脉经》:浮而大者,中风头重、鼻塞。浮而缓者,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浮而滑者,宿食。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微少,不过一年死,法当嗽也。 《》:“浮而大者,中风头重、鼻塞。浮而缓者,皮肤不仁,风寒入肌肉。浮而滑者,宿食。浮短者,其人肺伤,诸气...
-
中医脉象之短脉
短脉亦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短绌。它与长脉是相对的。短脉见于古医籍亦很早,它与长脉可以说是同时,它与长脉是有相同重要意义的。 短脉亦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短绌。它与长脉是相对的。短脉见于古医籍亦很早,它与长脉可以...
-
中医脉象之长脉
长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长。长脉见于古籍亦很早,尽管早期没有记载它的指征,但《内经》、《难经》中是屡屡提及的,说明它是一个重要常见的脉。 长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长。长脉见于古籍亦很早,尽管早期没有记...
-
中医脉象之涩脉
涩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艰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并与滑脉同时提出,滑涩两脉反映了脉的流利与艰涩(即不流利)及其程度。 涩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艰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并与滑脉同时提出,...
-
中医脉象之数脉
数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它的特征是脉的跳动快。在古医籍如《内经》等书中就有所记述,一般是与迟脉相对而提出的,说明脉象有快于正常或慢于正常的不正常情况,但对数脉尚未能提出较明确的指标。 数脉亦是单因素并具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
-
中医脉象之弦脉
弦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脉象,它的性质是脉形变化,特点是张力增强,有的亦有阻力增加的情况及脉管变硬等,所以它给人的指感是像琴弦、弓弦等绷直的感觉。 弦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脉象,它的性质是脉形变化,特点是张力增强,有的亦有阻力增加的情况及脉管变硬等...
-
中医脉象之紧脉
紧脉属于复合因素的脉象,它具有脉形和力度的变化,紧脉是在张力强亦即弦脉的基础上,加以指下有不稳定感的脉,所以有牵绳转索,左右弹人手之说。 紧脉属于复合因素的脉象,它具有脉形和力度的变化,紧脉是在张力强亦即弦脉的基础上,加以指下有不稳定感的脉...
-
中医脉象之弱脉
弱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沉、细、无力几个条件综合起来的,弱脉沉而襦脉浮,除此以外两者的条件是相同的。 弱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沉、细、无力几个条件综合起来的,弱脉沉而襦脉浮,除此以外两者的条件是相同的。 《》说弱脉是:“极...
-
脉诊要领之六字诀
《诊家枢要》提出:“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 《诊家枢要》提出:“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
-
中医脉象之洪脉
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的,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的两种表现。各具程度上的不同。 洪脉亦是具有单因素的一个脉象,它的特点是脉体大,洪脉与细脉是相对的,洪脉大细脉小是脉象在大小方面变化的两种表...
-
中医脉象之滑脉
滑脉亦是单因素并且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流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在《内经》中屡见,滑与涩两脉反映了脉的流利与不流利及其程度。 滑脉亦是单因素并且有独立意义的脉象之一,脉形流利。它出现于医籍中亦是最早的,在《内经》中屡见,滑与涩两...
-
脉诊要领之人迎气口诊法
人迎气口诊法与《黄帝内经》的喉手相应诊法不同,此法源于《脉经·脉法赞》,其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日人迎,右日气口。”是以寸口脉的关前一分之处分别为人迎与气口。 人迎气口诊法与《内经》的喉手相应诊法不同,此法源于《·脉法赞》,其中记...
-
脉诊法之其他诊法
足兰脉是足部的趺阳、太溪、太冲三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脉诀汇辨》认为:足三脉为人生根本之所系,临诊之时不可不察。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脉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怯。 一、足三脉 足兰脉是...
-
脉诊要领之区别阴阳逆顺
谈到诊脉要领,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提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可见把握阴阳进退与顺逆,早已成为诊脉的重要法则。所谓“先别阴阳”,其中既包含着正气盛衰之势的变化,叉包食着具体的病变情况。 谈到诊脉要领,早在《内经》中就已提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