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太溪脉介绍
《灵枢·动腧篇》:“日:十二,而手太阴、足少阴、阳明,独动不休,何也?岐伯曰:是明胃脉也,胃为五脏六腑之海,其清气上注于肺,肺气从太阴而行之。其行也,以息往来,故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再动,呼吸不已,故动而不止.黄帝日:气之过于寸口也,上出焉息,下人焉伏,何道从还,不知其极。岐伯日:气之离於脏也,卒然如弓努之发,如水之下岸,上于鱼以反衰,其余气衰散以逆上,故其行微。黄帝曰:足阳明何因而动。岐伯日: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人络脑,出颊,下客主人,循牙车,合阳明,并下人迎,此胃气别走于阳明者也。故上下,其动也若。故阳病而阳脉小者,为逆;阴病而阴脉大者,为逆。阴阳俱静俱动,若引绳相倾者病。黄帝日:足少阴何因而动?岐伯日:者,十二经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於肾,下出於气街,循阴股内廉邪并人帼中,循胫骨内廉,并少阴之经,下人内踝之后,人足下,其别者,邪(斜)人踝,出属附七,人大指之间,注诸络以温足胫,此脉之常动者也。”
《活人书》:“太豁穴是足少阴肾之经,男子以右肾为命f],女子以左肾为命门,主生死之要。病人有命门脉者活,无者死。仲景云:步阴病手足逆冷,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太谿七壮。故伤寒必诊太谿以察其肾之盛衰也。……冲阳穴是足阳明胃之经,人受气于谷,谷人于胃,乃传于五脏六腑,脏腑皆受气于胃;清者为荣,浊者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胃为水谷之海,主禀四时,皆以胃气为本,是谓四时之变病,死生之要会,故伤寒必诊冲阳脉,以察其胃之有无也。”
《医宗必读》:“冲阳者,胃脉也。在足跗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备三寸。盖土者万物之母,冲阳脉不衰,胃气犹在,病虽危尚可生也。然于旺中,叉忌弦急,弦急者,肝脉也。若见此脉为术来克土,谓之贼邪不治。太豁者,肾脉也。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盖水者无一之元,太谿不袁,肾犹未绝,病虽危,尚可生也。”《脉诀汇辨》:“……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故日先天之本在肾。而太豁一穴,在足内踝后五分,跟骨上动脉陷中,此足少阴所注为腧之地也啬……谷人于胃,洒陈於六腑而气至,和调于在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日,后天之本在脾。而冲阳一穴,在足肤上五寸高骨间动脉去陷谷一寸,此足阳明所过为原之地也。”
《三指禅》:“……冲阳动脉,在足肘上五寸陷中,属阳明胃经。……太溪动脉,在足踝后跟骨间,属少阴肾经。病当危殆,寸关尺三部俱无,须向二脉诊之,如往来息均,尚有可生之路”《脉理求真》:“冲阳者,胃脉也。在足而上五寸骨间动脉上去陷谷三寸。盖土者,万物之
母。冲阳脉不衰,胃气尚存,病虽危而犹可生也。……太溪者,肾脉也,在足跗后两旁圆骨上动脉陷中。盖水者,天一之元,诊此不衰,尚可治也。”
《脉义简摩·趺阳太豁》:“手太阴寸口,足少阴太溪,足阳明人迎趺阳,岐伯止言人迎,而趺阳似属于足少阴,未晓。若仲景《伤寒论》、《金匮方论》则以趺阳与寸口并称者,胃气为三阳宗主,趺阳在下,较之人迎,此尤为根本也;其穴名冲阳,在胫骨下端陷中前四寸足背上;太溪穴在内踝后而下,以候肾气,为诸阴根本。昔人谓伤寒必诊太溪,盖以少阴一经,实原气所系,为生死关头,故凡卒厥等证,两手无脉,但得趺阳太溪脉在,皆有可救。张石顽日:二脉仅可求其绝与不绝,不能推原某脉主某病也。是已!”诸家对趺阳(即冲阳)脉。太溪脉,见解是一致的。二者之候脉部位均在其穴上,趺阳为足阳明胃经脉原穴,人以脾胃为后天之本,脉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伤寒必诊趺阳脉,以察胃气之有无。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脉溪穴,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人体根源。故病虽危重,若太溪脉仍在,预后可佳,古人比之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所以伤寒必诊太溪脉,以察肾气之盛衰。趺阳、太溪两脉,临证常于寸口脉不见,或按之有疑时,切此二脉,其诊断意义较大。
专家免费咨询热线:湖南健康(湘120)
中医药
- 南京中医药大学泰州校区
- 48岁阿姨再高考考上大学学中医
- 感染新冠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 口腔苔藓中医治疗方法 口腔扁平苔藓中医叫什么病
- 哪家医院中医好 哪个医院看中医好
- 膏方机中药浓缩设备 浓缩膏方机器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总院地址
-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研究生招生官网
- 甲状腺4a中医能治好吗 甲状腺4a用中医怎么治疗
- 佛山中医骨科 佛山中医骨科简介
- 老中医的快乐生活 老中医的故事免费阅读
-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 昆明中医胃肠医院怎么样
- 甲骨文的发现与哪两味中药有关 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什么_
- 90后冒充老中医卖壮阳药赚900万 36名假中医卖壮阳药
- 甲亢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怎么治疗甲亢
- 吃中药需忌口六大禁忌需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