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 忌过量饮牛奶

    适量饮牛奶有益人体健康,过量又会走向反而。那么,人们到底每日应饮用多少牛奶呢?营养学家们指出,人体每日饮牛奶量应控制在500毫升以内,最适宜的饮奶量为200-400毫升,即每日2小杯。 牛奶是人们公认的营养佳品,常饮对人体健康有益。但是,饮牛奶也并非多...

  • 忌空腹喝酸牛奶

    由乳酸菌发酵加工的酸牛奶,营养价值比普通牛奶还高。营养学家发现,酸牛奶中含有一种“牛奶因子”,通过试验证明,这种“牛奶因子”具有降低胆固醇、抵抗病菌和抑制肿瘤的作用。 由乳酸菌发酵加工的酸牛奶,营养价值比普通牛奶还高。营养学家发现,酸牛奶中...

  • 8种降血脂的食品

    营养学研究证明,豆制品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还有降低血脂的作用。如果每日摄入30~50克大豆蛋白,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大豆的降脂作用与原来血脂水平高低有关,原血脂越高,大豆的降脂作用越显著。 (1)豆制品 包括豆...

  • 川芎养生药膳

    川芎性温,味辛,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对于血瘀气滞引起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以及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病症均有疗效。而且,如果临床配伍得当,对风寒、风热、风湿引起的头痛也均有疗效,是治疗头痛的良药。...

  • 元胡养生药膳

    元胡益母草煮鸡蛋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拒按,下坠或刺痛,月经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月经量少而淋漓不畅,胸胁胀满及乳房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点,脉沉强或沉涩等。 (1 )元胡益母草煮鸡蛋 原料:益母草30~60克,20克,鸡蛋2个。 制作...

  • 贝母养生药膳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干、咳痰黄稠、痈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

  • 补气养肾知母粥

    山药知母地黄粥具有滋阴清火,益肾安神的功效。对阴茎举而难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有疗效。 (1)地黄粥 原料:10克,山药30克,熟地黄30克,山萸肉15克,知母10克,粳米100克。 制作:把配料水煎,滤渣取汁,加入粳米煮成粥即可。每天1剂。 功效:...

  • 四季养生粥

    荠菜粥能清热止血,利尿消肿。适宜治疗肝火上炎、血热出血所致的目赤肿痛,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目眩晕及淋症,乳糜,尿水肿等病症。 (1)春季粥 原料:鲜荠菜15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荠菜择洗干净,切细备用。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粥熟...

  • 补虚保健骨头粥

    补钙骨头粥能补钙佳品,最适合老年人食用。肉骨头粥粥稠汤浓,口味鲜美。能够补虚养身,补充营养。 (1)补钙骨头粥 原料:猪骨500克,茶树菇25克,大米250克,食盐、鸡精等调味料适量。 制法:猪骨冲洗干净后备用。茶树菇洗干净,切断成小段备用。大米淘洗干净...

  • 血虚失眠桂圆粥

    桂圆粥可以益心脾,安心神。适于治疗心悸、失眠、健忘、贫血等症。健康人服用则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增强体质。 (1)桂圆粥 原料:桂圆1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淘洗干净的粳米与桂圆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先用旺火烧开,再转用文火熬煮成粥即可。...

  • 双柿干丝

    中医认为:干丝性甘,味凉。具有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和脾胃等功效,常食可改善肺热痰黄、咽痛、胃热口臭、便秘等症。亦有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防癌等作用。干丝含有多种矿物质,可有益地补充钙质,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

  • 补气养血花生粥

    红豆花生粥为春季养生的好食谱,可健脾胃、补气血。牛奶花生粥具有益气养血的作用,特别适合于因气血虚弱所导致的乳房扁平。 (1 )红豆花生粥 原料:粳米100克,红豆50克,生花生仁30克,2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

  • 伏天除湿扁豆粥

    扁豆药食兼优,中医认为其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故被李时珍誉为“脾之谷”。特别适宜于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等症。 伏天难熬,...

  • 人参炖乌鸡

    人参炖乌鸡中人参能补脾宁智,补元气,益精血,补虚,加入乌骨鸡后,还能补血补肾。对身体虚弱者补益极大。 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鸡肉、鱼等一起烹制,便可消除苦味,起到滋补强身的作用。另外,在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