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是如何被发现的
在1897年,C.艾克曼在爪哇岛的一次意外发现中,了解到仅仅食用经过精细加工的白米可能导致某种疾病的发生,而与精磨的米相对立的糙米却具有治疗这种疾病的功效。这一重大发现引领了对这种特殊治疗物质的深入研究。这种物质可以通过水或酒精进行提取,当时被称作“水溶性B”。
到了1906年,科学家们进一步证实,这种物质中除了包含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水之外,还有一种含量甚微但至关重要的“辅助因素”,它对动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1911年,C.丰克对这种物质的成分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他确定在糙米中对抗脚气病的成分是一种胺类,这是一种含氮的化合物。考虑到其生命必需的性质,丰克提议将其命名为“Vitamine”,即结合了“Vital”(生命)和“amine”(胺)两个词汇,意为“生命胺”。随后的研究发现了许多不同的维生素,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各异。尽管许多维生素并不含胺和氮,但丰克的命名仍然被沿用,只是去掉了字母“e”。
最初被命名为维生素B的物质,后来被发现其实是一个复合体,包含多种物质。这些物质在经过提纯和分离后被发现具有类似的性质和在体内的分布,而且大多数都作为辅酶发挥作用。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和PP等,它们的供给量需要彼此平衡,否则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维生素B复合体包括泛酸、烟酸、生物素、维生素B族(包括维生素B1即硫胺素、维生素B2即核黄素)、吡哆醇和维生素B12等。有些人也将胆碱、肌醇、对氨基苯酸、肉毒碱和硫辛酸等物质纳入维生素B复合体的范畴内。这一领域的研究持续深入,不断揭示更多关于这些生命必需元素的奥秘。(责任编辑: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