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的道歉
两天前,我的朋友因为她的儿子小恒被老师请到幼儿园办公室的事而向我咨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小恒手持一根木棒与小朋友嬉戏打闹时,老师出于担忧和安全考虑,收走了木棒。小恒无辜地站在一旁,尽管老师提议他去玩其他玩具,但他心中仍有不甘。
小恒选择骑自行车消遣,但当时自行车已被一个小女孩骑着。小恒二话不说,直接推开了小女孩。老师目睹了这一切,立即让小恒道歉。小恒的道歉似乎并不真诚,因为他只是机械地说了句“对不起”,而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对方的感受。老师试图引导他真诚地道歉,但小恒始终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
回到家后,小恒满脸困惑地询问妈妈什么是“真诚的道歉”。于是朋友来向我咨询。我认为对于三四岁的宝宝来说,“真诚”这个概念是过于抽象了。真诚的道歉是建立在真正的歉意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言语或行为。无论是背对着别人还是看着对方的眼睛,真正的歉意是源于内心的自然流露。如果宝宝没有真正的歉意,任何形式的道歉都是不真诚的。
在这个情境中,小恒正经历着委屈和情绪化的状态。他可能因为木棒被老师没收而感到不公平,或者对老师的态度有所介意。如果这种情绪被忽视,宝宝可能会产生怨气,难以顾及他人的感受。当他发现自己的自行车被别人占用时,他可能会将情绪发泄到小女孩身上,粗鲁地将她推开。这时,他被老师要求真诚地向小女孩道歉,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
从这件事中,我深感以下几点:
我们应该谨慎使用批评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宝宝的失当行为并非恶意或错误。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关注宝宝的情绪,因为情绪化的行为与平时的行为是不同的,不可等同看待。如果宝宝的情绪得不到处理,事情也很难得到满意的解决。第三,宝宝需要我们的接纳和帮助来梳理和控制情绪。在这个情境中,我们应该帮助小恒分清自己的委屈和迁怒。第四,对于小宝宝来说,更重要的是他在事件中感受到什么和学到了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是否能感受到大人的关心、理解和尊重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影响宝宝如何建立与他人的关系,还影响他对别人的信任和情感上的亲密。在这个具体事件中,如果小恒的情绪没有得到关注、理解和尊重,他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问题。他的情绪可能会阻碍他体察别人的感受,从而无法产生真正的歉意和真诚的道歉。
如果我们能理解这些点,这将成为一次宝贵的机会。宝宝可以从中感受到关心、理解和尊重,学习分辨不同的情绪,并体验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重要性。无论是大冲突还是小冲突,人们都有可能遭受挫折或获得成长的机会。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需要以关心、理解和尊重为基础来引导宝宝面对问题、处理情绪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