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有哪些认识误区
今年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聚焦骨质疏松防治这一重要议题。在这个时代,骨质疏松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面临的健康挑战。关于骨质疏松,人们往往存在诸多认知误区,需要我们及早预防,密切监测,并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诊治和规范治疗。
误区一:许多人误以为补钙就等于治疗骨质疏松。实际上,钙的摄入确实可以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但在治疗骨质疏松时,单纯补钙并不足够。我们需要结合其他药物,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骨密度、增强骨强度,并预防骨折。患者应寻求专业医院的骨质疏松中心进行规范治疗。
误区二:有人认为喝骨头汤能预防骨质疏松。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并不确定,而且汤里的大量脂肪可能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其他危害。对于预防骨质疏松,饮食多样化、少油更为重要,同时要避免过度摄入高蛋白质和咖啡因。
误区三:许多年轻人认为骨质疏松症与自己无关。人体骨骼的矿物质含量在约35岁达到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到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就越低。年轻人也应该关注骨骼健康,避免过度节食减肥对骨骼造成的隐患。
误区四:有些老年人认为治疗骨质疏松症为时已晚。事实上,治疗越早,效果越好。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应接受正规治疗,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五:很多人依靠自我感觉来发现骨质疏松症。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在初期并无明显感觉或感觉不明显。高危人群应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无论是否有症状。
误区六:有些人认为骨质疏松是小病,无需过分关注。骨质疏松不只是平时的腰酸背痛而已,它大大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危害极大。
误区七:有些患者认为骨质疏松症治疗只需自己吃药,无需看专科医生。对于已经确诊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应及早到正规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综合治疗。
误区八:有些人误以为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宜静不宜动。实际上,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需要运动刺激。缺乏运动会造成骨量丢失,因此体育锻炼对于防止骨质疏松具有积极作用。
误区九:有些人认为骨折手术后骨骼就正常了。实际上,骨折手术只是针对局部病变的治疗方式,骨质疏松症病人的全身骨骼骨折风险并未扭转。还需要客观评价骨骼健康程度,及时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以防止骨折。
让我们共同关注骨骼健康,增强骨强度,预防骨质疏松,享受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