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 席汉压征的治疗与预防

    (一)治疗 1. 继发闭经,子宫偏小,腰痛,尺脉沉弱为主证。以肾为主可见形寒肢冷,精神萎靡,毛发稀落,性欲淡漠,腑行溏薄,苔薄,舌淡,脉沉细;以肾为主可见头晕头痛,口干心烦,耳鸣,寐艰,腑行艰结,苔薄,苔偏红,脉沉弦或沉细数。 (1)肾阳虚 治宜温...

  • 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

    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宫腔壁表面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异位的子宫内膜一般在盆腔内,也可异位到盆腔以外的器官。继发性进行性痛经为其主要特点。 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覆盖于子宫体腔面,如因某种因素,使子宫内膜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即可成为。这种...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病理

    一、内在性内膜由基底部向肌层生长,局限于子宫,故又名子宫腺肌...

  •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哪些症状表现?

    的症状与体征随异位内膜的部位而不同,并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 一、症状 (一)痛经:为一常见而突出的症状,多为继发性,即自发生内膜异位开始,患者诉说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有的痛经...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与预防

    治疗前尽可能明确诊断,并考虑患者年龄,对生育要求、病情严重程度、症状及病灶范围,加以全面考虑。 一、激素治疗 (一)丹那唑:是一种合成甾体17α-乙炔睾丸酮的衍生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下丘脑GnRH产生,从而使FSH、LH合成及释放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受抑...

  • 现代医学如何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生长于子宫肌层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如卵巢、盆腔腹膜、直肠阴道隔等处。由于异位内膜也受月经周期中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增厚,出血,但不能引流而刺激周围组织,引起子宫收缩,导致痛经。 本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好发于31~45岁的妇女。,典型的临...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理

    病因病机 根据古今医家长期实践,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放使疼痛发作...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的病因病机

    根据古今医家长期实践,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放使疼痛发作。或因脏...

  • 子宫内膜异位症西医的病因病理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 迄今为止,关于的真正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促使异位内膜种植和生长能力的因素至今仍待研究。 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及医源性散播,目前内膜种植学说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1)经血逆流:1921年Sampson提出子宫内膜随经血通过输卵管逆...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学

    1.主要病理:卵巢。卵巢内膜异位病灶可分为以下两型: (1)微小病变型:卵巢的表面及表层可见灰红色、棕色或蓝红色斑点及小囊,囊肿仅数毫米大小,有时可融合成桑葚样结构,并有反复地穿破及出血,与周围组织黏连甚紧。手术剥离时有咖啡色黏稠物流出。 (2)典...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

    迄今为止,关于的真正发病机制尚未明了,促使异位内膜种植和生长能力的因素至今仍待研究。 1.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及医源性散播,目前内膜种植学说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 (1)经血逆流:1921年Sampson提出子宫内膜随经血通过输卵管逆流种植的学说。至今,经血逆流...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

    诊断要点 (一)病史 1.重点询问家族史、月经史、妊娠、流产及分娩史。人工流产术可促进内膜逆流,剖宫产及取胎术易致腹部瘢痕内膜异位症。 2.经行腹痛史,注意有无精神过度紧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过食寒凉或不节房事等情况。 3.对生育年龄有痛经、不孕、...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要点

    (一)病史 1.重点询问家族史、月经史、妊娠、流产及分娩史。人工流产术可促进内膜逆流,剖宫产及取胎术易致腹部瘢痕内膜异位症。 2.经行腹痛史,注意有无精神过度紧张,经期产后冒雨涉水、过食寒凉或不节房事等情况。 3.对生育年龄有痛经、不孕、性交痛和...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淮

    1.根据病史,对生育年龄有痛经、不孕、性交痛和月经紊乱等症者。 2.结合妇科检查和体征发现子宫后倾固定,盆腔教连,附件有包块等。 3.实验室检查,如血清CAl25,B超检查等。 4.腹腔镜检查,做出诊断与分期。目前认为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的金际准。等多种手...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