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
-
下颌骨骨折的发病机理
发病机理: 下颌骨有四个相对薄弱区,即下颌颏部正中联合区、颏孔区、下颌角区及髁状突颈部,在受到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下颌骨上附有强大的咀嚼肌肉,这些肌肉附着于下颌骨的不同部位,在后,附着在骨折层上肌肉牵拉,造成骨折移位。 临床症状: 因骨折...
-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 因骨折部位不同而有不同骨折层的移位情况。颏孔区骨折:将下颌骨分成为长短不等的两段骨折层,短骨折层向上前弓移位,同时略向中线偏斜,使上下后牙呈过度的覆合关系,长骨折片向下后方移位,同时下颌偏向患侧,临床可见折层上的牙齿与上牙不接触...
-
下颌骨骨折的认识
...
-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原则
...
-
下颌骨骨折的用药原则
...
-
下颌骨骨折的辅助检查
...
-
下颌骨骨折诊疗方案
好发布位 1、正中联合: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连接处,并处于面部突出部位。 2、颏孔区:位于下颌牙弓弯曲部。 3、下颌角:下颌骨体和下颌支交界处。 4、髁突颈部:此处较细脆,无论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均有可能在此处产生骨折。 的诊断 常拍摄下颌骨侧位片、...
-
下颌骨骨折好发布位
...
-
下颌骨骨折的几大体征
1、骨折段移位:后,肌的牵拉是骨折段移位的主要因素。 (1)颏部正中骨折:骨折线可为单一的,也可为多骨折线和粉碎性骨折。单发的正中骨折,由于骨折线两侧的牵引力量基本相等,常无明显错位;如为双骨折线,正中骨折段由于颏舌肌和颏势据骨肌的牵引,骨折片可...
-
下颌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
(1)如伴有颅脑及复合伤者,首先处理颅脑等全身情况,颌面部仅作缝合止血等应急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为中线骨折或双颏孔部骨折,可因口底血肿、水肿、骨折片后移所致舌后坠而影响呼吸者,应先作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再作软组织和骨组织处理...
-
下颌骨骨折处理步骤
(1)如伴有颅脑及复合伤者,首先处理颅脑等全身情况,颌面部仅作缝合止血等应急处理。 (2)保持呼吸道通畅,如为中线骨折或双颏孔部骨折,可因口底血肿、水肿、骨折片后移所致舌后坠而影响呼吸者,应先作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再作软组织和骨组织处理...
-
了解下颌骨骨折
是颌面骨骨折中发生率最高者,其好发部位,常为正中联合处、颏孔处、下颌角处、髁状突颈部等。可为单发或多发,在火器伤时,常为粉碎性骨折,主要有骨折段移位和咬合错乱等临床表现。本病目前有较好的治疗方法,治愈率高。早期骨折重定和固定是关键。 临床表...
-
下颌骨骨折的坚固内固定治疗
是颌面部常见损伤,根据临床统计,占颌面部骨损伤的50%~70%。交通事故是下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工伤、跌伤和暴力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复位骨间内固定,加颌间固定(IMF)6~8周,或采用外固定。随着骨折固定材料和治疗方法的研究,下颌骨骨折的治疗...
-
下颌骨骨折的讨论
1 发生的性别、年龄和致伤原因:下颌骨骨折男性较女性多发,男女比在2.58~4.31:1之间,青壮年为下颌骨骨折的高发期。本研究中男女比为3.15:1,20~40岁的年轻患者占66.26%。发生的性别和年龄特点,与男性和青壮年多数从事户外及体力活动有关。在本组的致伤...
-
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的治疗原则是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和口腔咀嚼功能。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严重程度、骨折的局部情况和全身状况来决定。 对于单发性骨折,骨折片无明显移位,有牙可利用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患者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