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人久咳不治当心脑栓塞
近年来临床观察表明,老年人出现久咳不止,经多方检查排除与咳嗽有关的各种疾病,则应考虑患的可能,这对于原有脑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更是如此。 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或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脱落的赘生物,阻塞了脑动脉分支,使其所支配的脑组织缺氧、...
-
不同时期脑栓塞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急性发作阶段,二是住院急救阶段,三是出院后回家康复防治阶段。脑栓塞护理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各有不同,陪护人员掌握不同时期的科学护理方法,对脑栓塞患者的康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脑栓塞急性发作时的护理 对轻型病人...
-
脑栓塞的食疗方法与禁忌
有的病人,一般可选择下述辅助方剂: 1、黑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 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 3、吃鲜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并发糖尿病,不宜...
-
脑血栓概述
是脑血栓形成的简称,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它是在脑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在血液黏度增高、血流缓慢等因素的作用下,使脑动脉管腔狭窄80%或完全闭塞,造成供血区域局部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和坏死,引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
-
脑血栓病因有哪些?
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和高血压等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形成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椎一基底动脉交界处,大脑中动脉主干,大脑后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等。其它病因有非特异动脉炎、钩端...
-
脑血栓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形成又称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硬化形成动脉壁病变导致管腔内血栓形成,引起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坏死,引起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多发生于50岁以后,常在安静,睡眠中发病,部分患者有前驱症状,如头痛,眩晕、偏身麻木无力、...
-
脑血栓的诊断
诊断要点: (1)、年龄:发病年龄较高,一般在50~60岁以上,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1046 (2)、前驱症状:一般在发病前有反复的脑缺血发作,发作后常可完全恢复或明显改善,通常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 (3)、发病多在安静或活动后休息状态下起...
-
脑血栓的治疗方法
治疗 一、应注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尿便的护理,防治各种并发症,24-48h不能进食者,应予鼻饲流质饮食。 二、急性期一般不使用降压药,以免使病情发展恶化;可用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嗪、灯盏花素等),改善脑血液循环...
-
脑血栓的预防
...
-
震颤麻痹有哪些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在50岁以后,约3/4患者起病于50~60岁之间,有家族史者起病年龄较轻,本病起病隐袭,缓慢进行性加重,以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徐缓为临床主要表现。 一、震颤:震颤多自一侧上肢手部开始,呈节律性搓丸样动作。随病情的进展,震颤渐波及同侧...
-
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震颤:震颤多自一侧上肢手部开始,呈节律性搓丸样动作。随病情的进展,震颤渐波及同侧下肢和对侧上下肢,通常有肢重于下肢,下颌、口唇、舌和头部的震颤多在病程后期出现。震颤大多数在静止状态时出现,随意活动时减轻,情绪紧张时加剧,入睡后则消失。...
-
震颤麻痹有什么样的临床表现
...
-
震颤麻痹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临床表现为精神和神经两方面症状。 (1)精神症状:26.6%伴有精神症状。 ①急性脑器质综合征: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谵妄、意识混浊、幻觉、思维不连贯。 ②抑郁状态:发生率为32%~40 %,抑郁程度与该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个别患者可为首发症状。 ③幻...
-
震颤麻痹有哪些症状
1.运动障碍 可以概括为:运动难进行随意运动启动困难;运动少自发、自动运动减少,运动幅度减少;运动慢--随意运动执行缓慢。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其是开始活动时表现动作困难吃力、缓慢。 做重复动作时,幅度和速度均逐渐减弱。有些会出现语言困...
-
震颤麻痹的概念及症状表现
病最显著的病理改变是在苍白球和黑质,镜下见其神经细胞大量消失,并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和胶质增生。当患时,黑质和纹状体内的多巴胺显著减少,使纹状体神经元所受的抑制作用减弱,而产生肌张力增高和静止性震颤。 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和运动过少。...
-
震颤麻痹的特征
又叫帕金森氏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是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