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同情心 同理心是什么?
一、同理心:我们真的懂它吗?
真正的同理心,并不仅仅是说对的话。它是一种的情感连接,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与对方同在一个情感频道上,才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故事。正如Teresa Wiseman所说,同理心包含四个核心元素。
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视角,尝试用他人的视角去看待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镜头”,即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作为倾听者,我们需要超越自己的框架,尝试走进对方的“镜头”。尤其是在心理咨询的情境中,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来访者的故事,而是需要深入到他们的视角中,体会他们的感受。
同理心要求我们不轻易评判他人。评判往往是我们的第一反应用来应对外界信息的方式,但它却可能阻碍我们真正理解他人。评判不仅局限于外界对我们的评价,也包括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人的评判往往源于对自己的某些部分感到羞耻、焦虑或恐惧。比如,当我们对自己的身材感到不满时,更容易对别人的身材进行评判。要做到真正的同理心,我们需要放下评判的态度,尊重并接纳他人的不同。同时我们需要去发展自己的感受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感受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连接自己的内在感受只有当我们能够清晰的区分自己经历的各种情绪如失望和生气才能去准确的理解别人的情绪当我们不能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也很难理解他人的情绪这种微妙的情感区别并非每个人都能够轻易察觉而情绪的命名也需要我们去学习和练习往往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此刻的情绪因为我们从未接受过这样的教育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觉察来提升自己的情绪识别和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接纳他人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同理心沟通是同理心的桥梁然而真正的沟通并非简单的技巧性对话而是需要建立在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当对方还未完全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不能急于做出理解或肯定这可能会让对方感到不被倾听真正的沟通需要我们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参与对方的对话并真正尝试理解对方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放下自己的框架和评判的态度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和思考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同理心桥梁实现真正的沟通二、同理心的障碍与失败原因我们常常混淆同情和同理心二者虽然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情往往只是理解和认可对方的遭遇而同理心则是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情感和经历当我们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困扰时如果朋友只是表示同情可能会让我们感到更加孤立和无助而真正的同理心会让我们感受到被接纳和理解从而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和孩子生病而忘记完成同事托付的事情而感到羞愧向朋友倾诉时如果朋友只是说你真可怜这其实是同情而非同理心真正的同理心是尝试站在你的角度理解你的压力你的困扰你的感受从而在情感上真正支持你走出这个困境同理心的失败往往源于我们对他人的快速评判和自身的羞耻感恐惧感和焦虑感这些情绪会阻碍我们真正理解和接纳他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来克服这些障碍才能真正实现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从而建立起真正的同理心桥梁让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和谐深入彼此理解彼此接纳彼此。"』二、同理心的绊脚石及为何会失败?当我们深入了解同理心时,会发现其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愿那样轻易展现。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可能会无意中阻碍了真正的同理心的展现。容易混淆同情与同理心是一大障碍。同情更多的是对他人遭遇的理解与认可,而同理心则是尝试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深入感受其情感与经历。当我们在面对困扰时只给予同情而非真正的同理心时,对方可能会感到孤立和无助。例如,当朋友因工作压力和孩子生病而忘记完成重要任务而感到羞愧时,我们应尝试理解其压力而非仅仅表示同情。我们对他人的快速评判是阻碍同理心的另一大因素。当面对他人的经历时,我们往往会基于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做出快速判断,这种判断可能会阻碍我们真正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这种评判往往源于我们对自身某些方面的羞耻感、恐惧感和焦虑感。要想真正实现理解与接纳他人,我们需要放下对他人的快速评判和自身的负面情绪。我们需要通过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来克服这些障碍。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和需求,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经历。真正的同理心是建立在理解与接纳的基础之上的。要想实现真正的同理心桥梁,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以克服那些阻碍我们的因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并与他人和谐共处。",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同理心。很多人都说自己懂这个词的意思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真正明白它究竟意味着什么。真正的同理心并非仅仅说一些符合场合的话那么简单它涉及到我们如何与他人产生情感连接并真正体验他们的感受和故事。这就像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镜头”下用他们的视角去看世界。”就像Teresa Wiseman所说的一样同理心包含四个核心要素第一点就是能够用其他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这就涉及到我们需要暂时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尝试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镜头’即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作为倾听者或者心理咨询师我们需要走出自己的框架进入对方的‘镜头’体会他们的感受第二点就是不评判他人这是同情与真正的同理心:微妙却重要的差异
同情,就像一巴掌轻轻打在你的脸上,它传达的信息往往是:“我知晓你的困境,但我与你之间仍有一段距离。”这种同情往往带着一种优越感,仿佛在说:“我明白你的遭遇,但我仍然站在这里,而你在那里。”这并不是真正的同理心。
真正的同理心是一种连接,一种心灵的交融。当我们遭遇困境,真正有同理心的人会尽力理解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将自己置于一个更高的位置。这种人是我们的避风港,让我们感受到,在这个艰难时刻,我们不是孤单一人。当我们面对压力、悲伤、恐惧时,他们愿意陪伴在我们身边,说:“我在这里,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这就是真正的同理心。
有些人寻求同情,仿佛想要证明自己的独特和悲惨。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希望别人能看到他们的痛苦。这种寻求往往忽略了真正的沟通。当我们寻求同情时,也许我们应该退后一步,审视自己的内心,真正明白我们的需求是什么。当别人向我们寻求同情时,也许我们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去建立真正的连接,帮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和关心。
还有一种回避同理心的方式是“比比我们谁更惨”。这种方式只会让我们陷入一种无力和孤立的状态。当我们在比较谁更惨时,我们失去了真正理解和关心别人的能力。真正的同理心不是比较,而是理解、接纳和陪伴。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用一些不恰当的方式来回应别人的困境,比如使用“至少”这个词。这种方式往往会终结一段对话,让人感受到我们的冷漠和不理解。一句富有同理心的回应可能是:“你现在一定很难过吧,能跟我说说发生了什么吗?”
真正的同理心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它告诉我们:“我能够听到你,我愿意陪你一起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很容易忽视他人的痛苦,但真正的同理心会让我们停下来,倾听、理解和陪伴。亲爱的你,当你爱的人需要时,你愿意跟他们“在一起”吗?用你的心去感受他们的痛苦,让他们知道,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们并不孤单。
此文仅授权湘120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