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症该做什么检查?
《无精症诊断的综合考察》
在生育问题中,无精症是一个重要的诊断领域。为了准确判断,一系列的检查手段成为了诊断的关键依据。
精液检查是无精症诊断的基础。在禁欲2-3天后,收集两份精液标本,这不仅是为了确保精液量的充足(正常应大于1.5mL),也是为了更全面地评估生育能力。精液量少的原因并非全是精液收集不完全,因此在临床检查中,常规要求收集两份标本,以排除其他潜在因素。
内分泌检查对于无精症患者至关重要。通过血清的FSH和T检测,我们可以初步了解睾丸的生精功能。如果T值低于正常水平,那么LH和催乳素的检查就尤为重要。抑制素B作为由睾丸支持细胞产生的物质,比FSH更能直接反映睾丸的生精功能,也应成为常规检查的一部分。
再进一步,遗传学检查为无精症的诊断开辟了新的视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精确诊断提供了可能。非梗阻性无精症或严重少精症患者可能有Y染色体AZF区的微缺失。这些微缺失可能与某些病毒感染引起的基因重组有关。遗传学检测微缺失不仅有助于判断预后,还能避免在ICSI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困境,如无需对已经出现全部AZFb区丢失的患者进行ICSI治疗,避免对女性进行超排卵后找不到其丈夫可用于ICSI的精子的情况,也避免反复地睾丸穿刺或活检。
先天性双侧输精管缺如(CBAVD)引起的不育占比约2%,与CF有关。超过70%的CBAVD患者在CF转膜传导调节基因(CFTR)上存在突变。CBAVD和先天性单侧输精管缺如(CUAVD)的患者应进行遗传学检查,明确是否存在CFTR的突变。
睾丸活检是区分OA和NOA的重要手段,也能发现一些潜在的病变。通过阴囊切开活检术和穿刺活检术两种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睾丸的状况。前者虽然对睾丸损伤较大,但取得的组织较多,有利于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后者操作方便,损伤小,但取得的组织可能较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双侧取样,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无精症的诊断需要综合多种检查手段,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患者的生育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