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发于2岁以下的医院儿童。当近端肠段及其肠系膜嵌入远端肠腔时,就会引起肠梗阻。肠套叠常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部位,是我国婴儿肠梗阻的首要原因。那么,为什么小儿会发生肠套叠呢?下面为您详细解析。
目录:
一、为什么会有小儿肠套叠
二、小儿肠套叠如何检查
三、小儿肠套叠的自我检查
四、肠套叠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五、肠套叠的灌肠复位术
一、为什么会有小儿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的原因有多种:
1. 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婴幼儿期,肠蠕动节律变化较大,容易紊乱。外界因素如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都可能引发肠套叠。特别是增添辅食时,可能引发肠蠕动紊乱。
2. 局部解剖因素:婴幼儿回盲部较游动,当回肠蠕动发生异常时,可能牵拉肠壁形成套叠。
3. 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可能引起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形成肿物,加之肠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刺激,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4. 免疫反应不平衡因素: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期,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坏,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则多与肠壁或肠腔内的器质性病变有关。
二、小儿肠套叠如何检查?
1. 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或正常,重症休克、脱水者可见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 腹部检查:半数以上病例腹部平片有可疑表现。如怀疑肠套叠,可进行钡或气灌肠检查,在X线透视下可见钡柱或气体在结肠的套入部受阻,出现杯状影。B超检查也可协助诊断。
三、小儿肠套叠的自我检查
1. 观察是否有阵发性哭吵:健康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哭闹,伴手足乱动、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间歇期腹部可触及腊肠样包块。
2. 注意呕吐物性质:初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转为胆汁样物或有臭味的肠内容物。
3. 观察血便:约80%的婴儿肠套叠会出现果酱样血便。
4. 肛门指诊:具有极高临床价值,即使未排出血便的患儿,通过肛门指诊也可能发现黏液血便。
四、肠套叠可能引发腹膜炎和小儿梅克尔憩室等并发症。
孩子的全身状况因就诊时间而异。早期,孩子除了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保持良好。如果病情发展至晚期,孩子可能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和反应迟钝等症状。特别在发生肠坏死时,孩子可能会出现腹膜炎的表现,甚至会出现中毒性休克等严重病症。
对于小儿肠套叠,它可能引发腹膜炎以及小儿梅克尔憩室等并发症状。腹膜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引起的严重外科疾病,通常是继发性的,源于腹腔脏器的感染、坏死穿孔等。其症状包括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而小儿梅克尔憩室是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当发生炎症、坏死穿孔、肠梗阻和出血等并发症时,会引起外科急腹症。
对于孩子的肠套叠等问题,早期发现和治疗非常重要。家长们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了解相关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更好地照顾孩子,帮助他们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