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高血压女性更易中风 准妈更要注重预防
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及其防治的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孕产妇特有的全身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高达10.32%,常常在妊娠20周后出现,持续至产后两周。其主要症状包括高血压及三大征候群,重度患者可能出现眼花甚至更严重的状况。此病症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是母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医学界曾普遍认为孕期高血压是暂时性的,对日后影响不大。研究显示,孕期患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妇女,日后患病的概率将大大增加。与孕期血压正常的女性相比,有孕期高血压的女性日后发生中风的概率高两倍,中老年时发生高血压和肾脏病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孕期高血压还可能增加其他代谢疾病的风险。
尽管高血压被视为老年病,但近年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数量却呈上升趋势。据中国高血压联盟调查,上世纪50至70年代,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所有新增高血压患者中仅占5.8%,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这一比例上升至20%左右。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增多与生活条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摄入大量高能量、高脂肪和高盐的食物,营养过剩而活动量不足,以及工作压力大、加班熬夜、烟酒过度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其中,高盐饮食可使血压升高,超重和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正常体重者的3至4倍。
那么,如何有效防治高血压呢?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专家建议,无论是否有头晕头痛等不适,成年人应定期测量血压,至少每年一次。一次测量血压正常者并不代表以后血压正常。健康成年人的正常血压水平应该小于120毫米汞柱/80毫米汞柱。一旦发现血压水平超过140毫米汞柱/90毫米汞柱,应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合理膳食在降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降压不仅要依靠药物,更要注重饮食的调整。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的女性来说,更应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减轻精神压力,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应高度重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也是预防高血压的关键。关于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及其防治
对于存在高血压家族史、体重超标或肥胖、饮食习惯偏咸以及缺乏运动的人来说,高血压的威胁悄然逼近。这类人群应当高度重视,定期监测血压,及时防范。尤其是拥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从儿童时期开始,便应定期进行血压检查,时刻警惕。而对于无家族史的人群,自40岁起,也应将血压监测纳入日常健康管理。因为有些高血压患者在长达10至20年的时间里,可能无明显症状,一旦发现,往往已进展至Ⅱ期以上。
食盐摄入的控制对于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每个人的日常用盐应控制在3至5克之内。对于高危人群,即那些有家族史的人,建议将食盐摄入量降至每天2至3克。限酒、保持合理体重、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也是预防高血压的有效手段。运动不仅能够帮助控制体重,还能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如慢跑、散步、游泳等活动,都对稳定血压有着积极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心态和自控能力对于维护健康血压同样重要。面对工作与生活压力,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平和。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而今年我国第十个全国高血压日的主题与WHL确定的全球主题一致“健康膳食、健康血压”。从世界高血压日到我国的高血压日期间,卫生部倡导全国范围内开展“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我们共同关注高血压,通过合理的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维护健康的血压水平。毕竟,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我们远离高血压的最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