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骨科 >>

心理专家:少说“孩子,坚强点”

骨科 2025-06-29 02:27骨科疾病www.xiang120.com

孩子们,在汶川地震的阴霾中,是最让人心碎的一群。当这些受伤的心灵来到省儿童医院,湖南的温暖关怀如春风拂面,驱散了他们心中的恐惧与忧伤。在记者探访的病房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仿佛暂时忘记了那个灾难性的时刻5月12日14时28分。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心理干预在这个特殊时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长期的关注和档案记录。许多热心的志愿者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他们的干预方法和方式不当,或者由于援助时间过于短暂,未能真正帮助灾区孩子走出心理阴影,反而可能给他们带来二次伤害。

伤害一:志愿者频繁探望如走马灯般,蜻蜓点水式的关怀。例如,“敬礼娃娃”郎铮在西安的经历就是一个例子。尽管许多市民和志愿者希望为他提供关怀,但这种频繁的探望却可能影响他的休息和治疗,不利于他恢复生活习惯和精神状态。有些志愿者更因为自我关怀取向,倾向于关注那些表情坚强的孩子,而忽视了病房里那些沉默、抑郁的孩子,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情感伤害。由于志愿者大多有其他工作,他们的关怀往往是短暂的,这导致孩子们刚刚建立的生活信心和信任随时可能被破坏。正如四川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蔡存明所言,这种心理干预甚至可能不如不进行干预。

省儿童医院的医生们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对待灾区孩子时格外谨慎。他们安排的志愿者包括有丰富经验的医护人员,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记者在跟随医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看到了这种努力。一个名叫“黄恋雅”的9岁小姑娘就是一个例子,她现在非常依赖父母,性格也变得暴躁。医生们通过持续的关怀和信任建立,努力打开孩子的心扉,以便进行更有效的心理辅导。

伤害二:媒体过度渲染情感,频繁挖掘伤口。学校为此推出了相关规定,拒绝未经批准的媒体和心理援助组织进入学校,以避免对受灾学生造成多次心理伤害。在某些赈灾晚会上,主持人往往询问灾区孩子令人痛心的问题,然后放大他们的泪水,以赚取观众的眼泪和关注。专家指出,这种行为无疑是对孩子们心灵的再次伤害。心理专家特别强调,目前大家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受难者家属身上,但震灾后的人心问题可能在2至5年后才会浮现,因此心理干预需要持续较长时间。

伤害三:不当的心理救助可能带来负面情绪。早在地震发生后的初期,四川省教育厅就强调了心理援助的重要性和规范性。心理援助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长期的规划和效果评估。个人和单位志愿者必须得到当地教育局的统筹协调,并具备相应的从业资质才能进行心理援助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不当的救助方式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进一步的困扰和负面情绪。

为了帮助灾区孩子走出心理阴影,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细致和持久的心理干预。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受伤的心灵提供真正的帮助和支持。【连线报道】四川灾区近日迎来了湖南的12名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其中黎志华作为代表接受了记者的电话连线采访。谈及当前的心理救援工作,黎志华表达了他的担忧,他提到有些非专业的志愿者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可能会适得其反,“不恰当的干预,只会将灾民的伤口再次撕开。”

【专家】在灾难面前,人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孩子,坚强点!”专家指出这句话虽然常被视作最温暖的慰藉,却可能含有潜在的负面影响。这句话的第一层含义是在告诉孩子他们当前表现得不够坚强;而更深一层的意思则是,因为失去了亲人,所以需要更加坚强。这种话语实际上是一种“逆向情绪提示”,更容易触动孩子的痛处。

在灾难时刻,我们应该采取更为温和、理解的态度。以当前面临高考的学生为例,当孩子们感到紧张时,如果我们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反应,你只需尽力而为”,或许能带来更好的效果。这种“顺向动员”的方式,更能安抚人心,帮助人们面对压力和挑战。

对于灾区人民来说,我们更应该鼓励他们情感的流露,包括流泪。流泪并不代表软弱,反而是一种健康的情感宣泄方式,是疗伤的重要方式之一。让我们与灾区人民站在一起,用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帮助他们走出阴霾,重建家园。

在这关键的时刻,每一个微小的关怀和正确的引导都可能成为灾区人民走出困境的力量。让我们携手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和关爱,共同为重建家园而努力。(实习编辑:贺凤丽)

Copyright@2012-2025 湘120健康网[湖南健康网] www.xiang120.com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