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过度治疗“重灾区” 肝癌患者切忌
曾经有一位特殊的病人,一位年逾六旬的男性,患病已经十多年。经过B超和CT的检查,发现肝脏存在一颗直径2.5厘米的病灶,最终被诊断为肝癌。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肝硬化显著,肝功能较弱,且肝癌位于肝脏核心部位,无法手术切除。于是选择了当时颇为流行的介入治疗,尽管这种治疗方式相对温和,但仍然超出了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诱发了肝功能不全。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急剧恶化,最终因肝功能衰竭而离世。
那么,何为过度治疗呢?过度治疗是指医生给予患者的治疗超过了疾病本身所需。例如,药物过量、治疗方式过多、治疗时间延长等,因为没有掌握好适度的治疗,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在肝癌的治疗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肝癌,被誉为“癌中之王”,因其疗效不佳和预后不良而令人畏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临床对于肝癌的治疗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和,出现了多种治疗方式。由于肝癌通常需要联合多种治疗方法才能获得满意效果,加之其他利益驱动的因素,肝癌的综合治疗往往演变为多种方式的同时使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过多的副作用。
肝癌的治疗最忌过度。很多肝癌患者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发生或发展而来,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治疗肝癌时,需要最大程度地保护肝脏功能。因为肝功状况直接关系到肝癌患者的疗效和生存质量。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肝脏的储备功能就是肝癌患者的“青山”,治疗时一定要避免“烧山”,更不能“毁山”。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的门静脉高压症可能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危急情况。如果在治疗过程中,门静脉高压进一步加剧,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肝癌的治疗应尽可能避免过度。
那么,肝癌的过度治疗具体有哪些表现呢?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对于较小的肝癌,采用了过于激进的治疗方式,比如采用创伤较大的肝移植或肝叶切除术,这好比杀鸡用牛刀。还有盲目依赖肝移植的现象,将不适合肝移植的患者进行了肝移植手术。肝脏移植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术后需要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斥反应,这反而可能促进肝癌的复发。过度使用化疗和栓塞治疗,盲目地追求大剂量、多品种的药物使用,忽视了患者的机体抵御力和疾病本身的需要,导致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免疫力下降、生存质量下降。还有盲目照搬他人的治疗经验,不顾自身实际情况,也是过度治疗的一种表现。肝癌的治疗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盲目过度治疗。西方有句古老的谚语:“同样食物,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却视若。”这句话深刻地提醒我们,肝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应慎重考虑自身病情的特殊性。每个人的病情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那谚语中所说的,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物,而不是盲目追求别人的成功经验。
肝癌的治疗选择,不应仅仅参考他人的“成功案例”。肿瘤的大小、位置、分化程度、肝功能的储备状况,以及患者的经济状况,都是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因素。过多的模仿和照搬,可能会使您的肝脏承受不起,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
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堆复杂的医疗数据,更是患者和家属的期望与担忧。合理的方案并不一定是最科学的,但它一定是最贴近人性的。医生的决策过程中,患者的经济实力是不应被忽视的。肝癌的治疗费用昂贵,且远期疗效并不总是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除非医生对患者的长期预后有充分的信心,否则不应让患者为了治疗而倾家荡产。
从道德层面来看,忽视患者的经济状况进行治疗,是一种过度且不近人情的治疗方式。我们在追求治疗效果的也要关心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治疗真正成为一种关怀,而不仅仅是医学技术的进步。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医学的人道关怀和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