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腰疼慎防骨质疏松
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不仅引发腰疼,还伴随着坐骨神经痛,腿上疼痛更为剧烈。而骨质疏松导致的腰部疼痛更为显著,甚至可能导致脊柱后凸畸形,行走困难,患者可能短暂的活动如吃饭几分钟都感到疼痛难忍。骨质疏松不仅影响腰椎,还可能引起胸腔变形,进一步干扰呼吸道和胃肠道的正常功能。
虽然骨质疏松的危害严重,但它是可防可治的。值得注意的是,骨质疏松一旦出现则无法逆转,治疗只能起到延缓作用,因此预防骨质疏松至关重要。预防骨质疏松需要从年轻时开始,以获取更大的峰值骨量。除了多晒太阳、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虾皮、芝麻酱等,还要坚持户外锻炼、戒酒。这就像年轻时多存钱,老了才够用。
我们需要未雨绸缪定期检查。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主要症状包括腰背痛、身长缩短、驼背和骨折等。专家提醒,骨质疏松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许多患者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骨量的丢失。等到出现疼痛、身高缩短,甚至骨折后再去检查骨密度,往往已经很明显骨量丢失。预防骨质疏松应该宜早不宜迟。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预防骨质疏松更是刻不容缓。骨量的丢失悄无声息,只有积极补钙并定期检查骨密度才能及时掌握自身骨量的变化。特别是以下人群需要特别留意自己的骨密度变化:老年人、有脆性骨折史、有家族骨质疏松症骨折史、女性绝经较早、体重较轻、身高缩短或年缩短较快、钙摄入长期较低以及患有某些疾病等。
专家特别提醒,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在围绝经期,由于月经紊乱而尚未绝经,应当特别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最好每年做一次双能X线吸收仪的骨密度检测,因为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会明显加速骨质流失。
我们需要走出补钙的饮食误区。骨骼对钙元素的吸收障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补钙的重要性,却往往陷入误区。受“吃啥补啥”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喝骨头汤能大量补钙。事实上,钙在汤里的溶解度非常小,单纯靠喝骨头汤难以达到补钙的目的。骨头汤不仅钙含量微乎其微,更缺乏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相比之下,一杯牛奶约含有200毫克的钙,是更有效的补钙方式。
除了以上内容,还需要注意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性。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限酒、保持适当的体重等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生活方式的调整。只有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保持骨骼健康。每天摄入两杯牛奶或酸奶的人们,或许还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因为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的协同作用。
如果我们仅靠喝牛奶来满足日常所需的钙质,那么大约只能达到一半的钙需求量。剩下的部分,我们应该从其他富含钙的食物中摄取,比如绿叶蔬菜、海带、紫菜、虾皮以及豆类等。早晚各喝一杯富含营养、强化维生素D的高钙配方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关于补钙,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是因为骨量的丢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体无法储存过量的钙。最佳的补钙方式应该是持之以恒,均衡补充。
在预防骨质疏松方面,饮食习惯的调整也至关重要。我们要保证充足的钙质摄入,常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排骨、脆骨、虾皮、海带等。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可以选择牛奶、鸡蛋、鱼、鸡、瘦肉、豆类及其制品等食物。我们还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C,它们在骨骼代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是获取这些营养素的好方法。我们要避免辛辣、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品的摄入。
除了调整饮食,运动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由于多种因素如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我们需要多管齐下,除了注意饮食,也不能忽视定期运动。负重锻炼可以减缓骨质流失,甚至增加骨密度。走路、跑步等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牵拉肌肉,有助于增加骨峰值。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有规律、适度的运动尤为重要。专家建议,每天在阳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D,规律运动,都是维护骨骼健康的关键。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方面,只有全方位地照顾自己,才能拥有强健的骨骼,远离骨质疏松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