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炎是如何造成呢
我国人均寿命的提升与面临的骨关节病挑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人均寿命有了显著的提高。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一些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其中,骨关节病成为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常见问题。原本一些不明显的疾病,在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饮食结构、环境变迁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逐渐显现甚至加重。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骨关节病的困扰,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这并非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包括我们常说的骨质增生、骨刺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其实质是骨关节的病变或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病,尤其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一些人由于缺乏合理的体育锻炼或运动不当,导致了关节软骨的损伤或退化。关节软骨是关节表面的特殊纤维结缔组织,它的作用是保护骨头不受直接磨损,具有良好的抗摩擦功能。目前,尚无人工材料能与之匹敌。
无论是何种轴承、滚珠还是人工关节,其使用寿命都相对有限。只有我们原装的软骨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保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当骨关节病发生时,关节面软骨会出现损伤,受力不均可能导致骨质增生,也就是俗称的“长骨刺”。关节间隙变窄等体征也可能在X光片上显现。这些结构问题会引发周围软组织的炎性反应,导致关节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
这不仅给人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还会造成心理上的负担。更糟糕的是,疼痛和肿胀造成的功能障碍会让人减少关节活动,肌肉用得少了,关节缺乏正常刺激,软骨更加退化,形成恶性循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是缓解骨关节病的关键。
那么,如何打破这一恶性循环呢?主要有三条途径:
第一,期待软骨自然修复或再生。尽管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尚未达到这一程度,因为软骨细胞无法再生。尽管软骨修整和移植手术已经开展,并能显著改善症状,但终究不如天生的软骨。并且,在病情初期就进行手术是很难被接受的。
第二,进行关节置换手术。这是严重的骨关节病的终极解决方案。置换的假体虽然能使用15到20年不等的时间,但并非永久之计。
第三,选择保守治疗。通过消除关节炎症、缓解疼痛和肿胀,为软骨增加营养、促进其代谢和自我修复,同时锻炼肌肉,使关节更稳定、减少软骨的进一步磨损。这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病情尚未严重到必须手术的时候。即使考虑手术,一般也会先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组织条件,使手术进行得更顺利、效果更好。
面对这一健康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并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以维护我们的关节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