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防治误区解读 骨质疏松不能随便吃钙片
骨质疏松,常被认为是老年疾病的代表,被认为是机体老化的必然结果。人们对此并不全然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本文旨在解读这些误区,帮助公众正确认识骨质疏松。
一、误区解读: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许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治疗已无效。合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补充雌激素和活性维生素D等,可以延缓骨量丢失,预防骨折。无论何时开始治疗,均可获得疗效。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应立即接受治疗。
二、误区解读:骨质疏松无法防范
虽然骨质疏松与年龄有关,但并非不可避免。从年轻时起,通过饮食补钙、坚持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维持一定的体重也对预防骨质疏松有好处。短时间内大幅度减肥可能导致骨密度下降,诱发骨质疏松。
三、误区解读:治疗骨质疏松的最佳办法是补钙
骨质疏松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作用失衡的结果。单纯补钙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需要与药物结合,通过药物干预两种细胞的作用,才能有效治疗。
四、误区解读:骨质疏松后无法增加骨密度
合理治疗后,骨密度是可以上升的。治疗不仅可以延缓骨质流失,还可以使骨质流失停止,实现治本。
五、误区解读:不能补充雌激素的人无法抵抗骨质疏松
不宜使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人,仍可选择其他药物如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制剂、降钙素等抵抗骨质疏松。新的药物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等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骨质疏松并非不可避免的老年病,通过合理饮食、坚持运动、适当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公众应走出误区,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有疑虑,应及时就医。六、骨头汤与骨质疏松的误解
在我国,有一种民间流传甚广的说法:多喝骨头汤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误区。
骨头汤,顾名思义,主要成分是动物骨头。虽然骨头里确实含有钙质,但这些钙很难溶于水,食用骨头汤并不能满足骨质疏松患者补钙的需求。相反,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的骨内脂肪,对于老年人来说,经常摄入这种高脂肪的汤可能会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面对骨质疏松,胡乱吃钙片更是不可取。
药物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关键。近几十年来,多种针对骨质疏松的药物纷纷问世,特别是第三代二膦酸盐类药物,能够部分逆转已丢失的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具体选择哪种药物,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做出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人体对钙剂的吸收率在不同情况下也有很大差异。对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来说,肾功能减退是普遍现象,这会导致体内活性维生素D的产生减少,进而影响钙剂的吸收。老年人在补钙的还需要口服补充维生素D。多晒太阳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有效途径。中国的日光紫外线强度相对温和,所以不必担心多晒太阳会引起皮肤癌。
除了补钙、补维生素D和药物治疗,体育锻炼对骨质疏松也有辅助治疗作用。负重锻炼有助于预防骨量的丢失。虽然老年人不适合练举重,但步行和跑步是更恰当的锻炼方式。运动量要因人而异,患有某些疾病的老人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骨密度测试是筛查骨质疏松风险的重要手段。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无论有无症状,都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如果确诊为骨质疏松,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而不是随意购买钙片服用。
骨头汤并不能防治骨质疏松,面对这一健康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合理补钙、适量运动以及定期骨密度检查等,来维护骨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