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为什么变矮?或是骨质疏松作祟
日前,一位七旬老人经历了三年的岁月洗礼,却遭受了身高急剧缩水的困扰,减少了整整二十厘米。经过医学检查,发现他的胸和腰部竟然出现了四个椎体压缩性骨折。令人震惊的是,这背后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长年不吃肉导致的营养不均衡。其实,老人身体缩水这一现象并不罕见,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老年人体型变矮、身姿变瘦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
对于许多人来说,老人变矮、腿脚不便、驼背似乎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老人,不难发现其中一部分即使年龄再大,也不会出现驼背、变矮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骨质疏松这一隐形杀手在暗中作祟。
骨质疏松是老人变矮的主要原因。人的躯干由脊柱支撑,而椎体骨主要由松质骨组成,骨质疏松最容易发生在松质骨上。当松质骨内的骨小梁逐渐变薄、减少甚至消失时,骨骼的强度与抗压能力会大大降低。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动作也可能引发骨折。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的老人来说,他们经常会感到腰背疼痛,下肢负重能力下降。为了减小重力,身体会不自觉地前倾,久而久之,脊柱变形便形成了驼背,进而身高变矮。
值得一提的是,骨质疏松在老年人中极为普遍。据统计数据显示,8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高达九成患有骨质疏松。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更是高达百分之十五到五十之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女性老人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老人,达到了惊人的四倍差距。那么为何老人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呢?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尤其是肾功能。肾功能一旦减退,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便会减少。维生素D对于钙质的吸收和骨骼沉积至关重要,因此肾功能衰退会导致钙质吸收障碍和骨量减少,从而引发骨质疏松。
除了年龄因素外,还有一些外在因素同样会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些因素包括绝期早的妇女、患有肝、肾、肠道疾病的患者、具有遗传性的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者、钙和维生素D的缺乏、缺乏运动或长期剧烈运动的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以及长期吃素食或不良饮食习惯如吸烟、喝酒等人群都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因此我们需要对骨质疏松有足够的了解并重视它带来的危害。
面对骨质疏松这一健康问题家人要时刻关注老人的身体变化一旦发现老人有身高变矮、腰酸背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骨密度测定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这一疾病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让我们共同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为他们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