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正确步骤是什么 骨折各个时期要怎么饮食
骨折病人的痛苦与救治之路
骨折,这一常见的运动损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病人伤后会出现局部变形、异常运动、骨擦音,伴随剧烈的疼痛和局部肿胀淤血。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尽可能少搬动病人,如果必须搬动,必须动作谨慎、轻柔、稳妥,以避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对骨折肢体进行复位、固定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功能。在这三个基本原则中,复位是使骨折断端恢复正常位置的关键步骤,包括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等方法。固定则是确保骨折在满意的位置上逐渐愈合的过程,可以通过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等方式进行。
对于骨折急救的正确步骤,首先要关注的是止血。车祸、塌方或高空坠落等造成的骨折往往伴随着内脏损伤和出血,救助者需观察患者是否有这类损伤并进行紧急处理。即使外观上没有血液流出,实际上血液可能已经淤积在断骨周围。据估计,骨盆骨折的出血量可能超过总血量的80%,因此止血是急救的首要任务。
接下来是固定与搬运。人体脊柱的骨折可能导致身体某些部位的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在搬运骨折患者时要特别小心。对于疑有脊柱骨折的患者,应多人配合将其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保持身体平直。不正确的搬动可能导致骨折断端对神经及血管的损伤。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应尽量不搬动,可就地取材用夹板或替代品做简单固定后再迅速送去治疗。
对于有开放伤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容易污染,患者因疼痛、失血导致抵抗力降低,易形成化脓性感染并导致败血症或炎等病症。一旦出现开放性骨折,应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并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
在这条救治之路上,理解、耐心和关爱是不可或缺的。对于每一个遭受骨折痛苦的患者,我们都需要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他们早日恢复健康。骨折患者的康复之路及饮食调养
骨折的患者经过复位、石膏或夹板固定等治疗方法后,大多能够逐渐康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密切注意骨折部位的皮肤状况。一旦出现皮肤由红变紫、起水疱、活动时疼痛剧烈或感到麻木等异常现象,应立即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那么,在骨折的不同康复阶段,患者应该如何调整饮食呢?
一、早期(1-2周)
在骨折初期,受伤部位淤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时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消肿散瘀是骨折愈合的首要任务。这一阶段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等。患者应避免食用酸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尤其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的食物,如骨头汤、肥鸡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导致瘀血积滞,影响骨折愈合。在此阶段,患者可以尝试食用三七炖肉鸽,有助于促进康复。
二、中期(2-4周)
随着瘀肿的吸收,骨折进入中期康复阶段。此时的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为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患者应在初期食谱的基础上增加营养补充,如骨头汤、动物肝脏等,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当归炖排骨等食物也有助于骨折愈合。
三、后期(5周以上)
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有骨痂生长,进入后期康复阶段。此时的治疗以补益肝肾、气血为主,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并舒筋活络,恢复关节功能。在饮食上,患者可以解除禁忌,食用老母鸡汤、猪骨汤等食物。能饮酒的患者还可以选择杜仲骨碎补酒等。枸杞子炖骨碎补粥等食物也有助于骨折的最终康复。
骨折患者的饮食应根据康复阶段进行调整,以满足身体康复的需要。患者还需注意骨折部位的皮肤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在康复过程中,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期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