脖子嘎啦作响 或是颈椎病来袭
无论是办公室的白领,还是年岁已高的中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长时间工作后,伸展腰肢、转动脖颈时,常会听到颈椎发出嘎嘎的声响,伴随着头脑的疼痛或眩晕。许多人误以为这只是劳累的表征,但实际上,这可能是颈椎病的警示。颈椎病并非单一的疾病名称,而是包括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性颈椎病五大类型。
从肩部到指尖的麻木,都可能是压迫所致。颈部的神经根,犹如一根营养动脉,可能因关节肌赘或患椎的旋转、后移而受压迫,导致供血不足,进而引发缺血性病变。其临床症状多样,包括颈肩背部的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这些不适沿上肢呈纵向放射状分布,没有明确的边界。
解除神经根的压迫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根本。对此,颈椎牵引是一种公认的有效方法。在牵引时,通过枕颌带托住下颌和后枕部,向头顶方向用力,可以扩大神经根管的空间,解除压迫,缓解不适。绝大多数患者经牵引等保守治疗后,症状都会得到缓解。对于少数疼痛、麻木剧烈,无法通过牵引、药物、休息缓解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在于直接解除压迫,通常术后麻木和疼痛会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感受到肢体麻木时,很多人首先会担心是否是中风。对此,专家指出,感觉和运动是肢体的两大基本功能。神经末梢负责感知外界刺激并传回大脑,任何在这个过程中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感觉异常。如果大脑出现梗塞灶,影响到感觉神经传导,那就是中风的症状;如果颈椎的骨赘或椎间盘压迫到神经,引起的麻木则是颈椎病的表现。
还有一个重要的判断准则是,中风引起的症状通常以肢体无力为主,常伴随头晕头痛、口眼歪斜、语言不利;而颈椎病引起的肢体症状则呈现放射性的疼痛和麻木,通常还会有颈肩背部的疼痛不适。要准确区分这两类疾病,除了对症状的感受,查体和辅助检查也非常重要。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严重的颈椎病类型,其严重性在于压迫了脊髓这个人体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如果把大脑比作中央司令部,脊髓就是传递命令的传令兵。一旦脊髓受到压迫,就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压迫感觉神经会导致疼痛、麻木、冷暖无知、走路不稳;压迫运动神经则会导致手脚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胸腹部束带感、大小便异常等严重状况。脊髓型颈椎病的致残率高,后果严重。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进行专业检查和治疗。对于颈椎健康的管理和预防同样重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定期活动颈部肌肉等都是预防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在了解了颈椎病的各种类型和症状后,我们可以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深探神经系统中的脆弱枢纽: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微妙平衡
我们知道,人体的神经系统犹如一个精妙绝伦的指挥塔,其中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共同维系着我们的生命活动。中枢神经的脆弱性,及其相对于周围神经几乎为零的自我修复能力,使得我们在面对神经性疾病时,必须格外谨慎。
对于颈椎脊髓受压迫这一问题,早期解除压迫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应尽早手术。拖延治疗不仅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还可能加剧病情,增加治疗风险。尤其在中国,人们对于手术往往持有观望态度,更何况是在颈部这种充满重要血管和器官的区域进行手术。但贺石生教授强调,在专业成熟的脊柱外科,颈椎手术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相反,拖延可能导致更大的风险,比如跌倒造成的颈椎严重损伤,甚至导致瘫痪。
颈椎手术作为一项成熟的外科技术,已经为无数患者解决了病痛。手术一般分为前路和后路两大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前路手术是首选,因其创伤小、减压彻底、恢复快。刀口的微小痕迹在术后三个月几乎可以完全消失。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我们的颈椎,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呢?以下六个自我防治方法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指导:
1. 注意颈肩部保暖。无论是在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热的夏季,都要注意保护颈肩部不受寒冷侵袭。围巾在冬天是良好的保护工具,而夏天则要避免空调冷气直接吹到颈肩部。
2. 避免长时间低头。长时间低头工作、学习、玩手机等都可能对颈椎造成压力。我们需要适时休息,仰仰头,或者起身四处走走,这些都是很好的休息方式。
3. 选择合适的枕头。枕头要有一定的支撑力,高度适中。枕头的位置要能够整个托住颈椎,而不是仅仅托住后脑勺。
4. 慢和无痛原则。在做颈椎保健操时,要牢记这个原则。当颈肩疼痛时,可以使用颈围固定,停止运动和锻炼。发生落枕时,卧床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5. 适当热敷和自我按摩。热水袋、热毛巾等都是简单易行的热疗方法。至于自我按摩,可能需要一定的学习和练习。
6. 平时可以适当活动颈部,运动以没有酸痛不适为度。游泳、羽毛球、跑步等体育项都对颈椎有益。但应避免强度过大、运动幅度过大的动作。
在这个低头族日益增多的时代,颈椎病的预防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自己的颈椎,远离颈椎疾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