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以用食物预防和改善
骨密度与饮食:骨质疏松的饮食疗法
骨骼健康,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成为许多人的健康隐患。骨质疏松的背后,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生理过程,涉及到体内各种激素的调节。老年人因身体各机能的老化,导致许多正常分泌的激素不再产生,这其中就包括了影响骨骼健康的降钙素。那么,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预防和改善骨质疏松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哪些食物能助力骨骼健康?
1. 钾: 水果和蔬菜是钾的丰富来源,能中和体内的酸。研究显示,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能让骨骼更加坚固。推荐食物有苹果、香蕉、猕猴桃、橘子等。在补充钾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因为钾的补充剂可能对心脏产生影响。
2. 维生素B12: 2008年的研究表明,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的人,骨质更易流失。这种维生素能控制血液中的高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脏病和髋骨骨折都有一定的关联。推荐食物包括牛奶、鱼类、虾蟹、乳制品等。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选择维生素B12的补充剂,因为这一年龄段的老人对其吸收较为困难。
3. 维生素K: 建造骨骼的蛋白质,如骨钙素等,都需要维生素K才能发挥作用。维生素K水平低的人,跑步时髋骨骨折的概率会增加。推荐食物主要是绿叶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甘蓝等。
4. 蛋白质: 骨骼一直处于不断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这一过程需要蛋白质的关键参与。事实上,骨骼的22%都是由蛋白质构成。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补充1克蛋白质,但也要适量,避免过量导致血液呈酸性,进而消耗骨骼中的钙质。
降钙素与骨质疏松
人体中的降钙素是决定钙能否吸收入骨的关键物质。降钙素能将血液中的钙降低,并将其转化为骨骼中的成分,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对骨骼的破坏,从而维持骨密度,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阻止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由于老年人的降钙素自然分泌不足,骨质疏松的风险因此增加。
骨质疏松症的饮食调理
1. 适量饮食: 骨质疏松的患者应当适量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过多的食物摄入不仅损害胃肠道,还可能导致营养物质的浪费。
2. 均衡饮食: 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如虾皮、鸡蛋、奶制品等,并搭配户外活动以接受阳光照射。
3. 调整生活习惯: 避免不良饮食习惯如饮酒、饮浓茶等,并依据个人体质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饮食。
对于骨质疏松的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搭配和适量的营养素摄入是关键。但每个人的体质和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饮食计划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