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骨质疏松危害大,及时补钙很重要
谈及骨质疏松,许多人会立即联想到老年群体,然而这一疾病并非仅仅是老年人的“专利”。在孕妈妈这个特殊群体中,骨质疏松同样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疾病。据专家研究指出,孕期妇女如果钙质补充不足,不仅会自身出现小腿抽筋等缺钙症状,还会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预防骨质疏松,孕妈妈们需从孕期就开始重视。
现今,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一大隐形杀手。除了老年人,孕妇也是这一疾病的主要受害者之一。孕妇体内的钙质不仅要满足自身代谢的需要,还要支撑胎儿的生长发育。如果摄入的钙质不足,很容易导致骨密度下降。尤其是在胎儿生长发育加速的孕中期,母体需要的钙量会大幅上升。如果孕妈妈长期钙摄入不足,就会导致骨量快速流失。这通常会表现为小腿抽筋、疼痛,尤其是腰背部的疼痛。若不加以及时干预,随着骨量的持续流失,到了孕晚期,就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孕妇缺钙还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新生儿出生后可能抵抗力较差,甚至出现低钙血症等状况。
那么,如何预防孕期骨质疏松呢?补钙是关键所在。医生指出,预防骨质疏松有两大策略:一是补充钙质,为骨骼形成提供原料;二是阻止骨质流失,抑制破骨细胞的破坏。对于孕妈妈们来说,补钙是重中之重。
为了满足胎儿和母体的需求,孕期补钙除了依靠食物外,选择并服用合适的钙剂也是重要的手段。医生提醒,在补钙时不仅要考虑钙的总量,还要重视钙的吸收效果。孕中期每天需要的钙质约为1000毫克,到了孕晚期则增至每天1200毫克。根据怀孕阶段的不同以及孕妈妈的饮食习惯,服用的钙剂剂量也应有所调整。由于人体单次钙吸收的高峰值在毫克左右,因此孕妈妈最好选择单片剂量在毫克以内的钙剂,并分多次服用。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因此在补充钙剂时不可忽视维生素D的补充。选择含有维生素D的钙剂会更加有益。
在妊娠期间孕妈妈应该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保持均衡多样化的饮食、多到户外走动、晒太阳、保证充足的睡眠等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孕妈妈们应该提高对孕期骨质疏松的警惕性,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