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和骨质增生你可以区分么?
骨刺,在医学的术语中被称为骨赘或骨质增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是人体为了应对磨损和负荷而启动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这是一个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生理过程,区别在于有的人可能早些出现,有的人则稍晚些。通常,在四十岁以后,腰椎骨质增生的现象会逐渐明显,增生的程度也会因人而异。那些活动频繁、负重较大的关节,如腰椎及下肢关节,由于承受较大的压力和磨损,往往成为骨质增生最易发生的部位。
骨刺与疼痛之间的关系并非直接相关,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临床研究揭示,人的椎体容易生出骨刺,这些增生主要发生在椎体前缘。令人惊讶的是,椎体前方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带,即使骨刺再“长”,也不会引发疼痛感。骨科医生在进行椎体手术时,甚至在椎体前方植入骨头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虽然椎体后缘的增生可能会压迫邻近组织,但也不一定就会压迫神经并导致疼痛。这是因为腰椎椎管较宽,神经根孔较大,留给骨刺压迫神经根的空间其实并不大。
骨质增生本身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压迫症状。它可能会间接导致局部组织的慢性劳损,从而出现胀痛感。当骨质增生发生后,它会向周围挤压,而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富含神经纤维。当这些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和压迫时,就可能引发麻木和疼痛,特别是在神经根受到压迫后,不仅局部会有酸胀和疼痛,在其影响范围内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
如果骨质增生发生在颈椎,问题可能会比较严重。例如,如果骨刺压迫了血管,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特别是压迫了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椎动脉,可能会导致眩晕、行走不稳、语言障碍等症状。更糟糕的是,如果骨刺伸入椎管内压迫了脊髓,还可能导致瘫痪、麻木、大小便失禁等严重后果。
对于治疗骨质增生,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这包括动静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可以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敷理疗、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治疗后,我们还需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姿势,使肌肉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以巩固治疗效果并减少病情复发。记住,对症治疗是缓解骨质增生症状的关键。